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 年轻人的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深入基层调研发布时间: 2017-09-05

1.jpg


2017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已于2017年8月18日于清华大学圆满落幕。《中国环境报》专题报道了本届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 “新思维 新火花 新认知-- 2017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深入基层调研,为环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一文登于《中国环境报》2017年9月4日版。


2.jpg

图为:第二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现场


“问答时间到。”计时工作人员说。

“让我再问一个问题,我对这个绿色公交改造方案非常感兴趣。”一位评委笑着说。

这是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上的一幕。学生们精彩的项目展示,让评委有了当“麦霸”的冲动。

这场竞赛是2017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的一部分。2015年9月,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SICGI)在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与指导下,由清华大学和苹果(Apple)公司共同发起。SICGI旨在培养具有环境创新意识的未来跨界领袖人才,项目选拔全国高校的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围绕“绿色、创新、领导力”3个关键词,通过跨学科的专业训练、地方环境治理的实战模拟,形成了“重视环境视角与理念,聚焦行动与领导能力,培养创新与跨界意识”的三位一体特色。

在今年暑假,45名学员接受了为期4周的集中培训后,分为13个课题团队,赴国内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基层环保实习与调研。他们走读华夏,扎根基层,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与地方环保部门碰撞出新的火花。


学员们关注了哪些领域?

“这种课题特别有意思。虽然不是所谓的‘爆款题’,但所针对的问题又每天发生,是老百姓的日常琐事,它们带给人的无力感甚至都让人有些习惯了。”竞赛评委、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说。

他口中称赞的课题是《基层综治力量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北京城区某街道为例》。项目团队GreenLoop发现,在一线城市,垃圾乱堆、餐饮油烟直排、污水外溢等生活环境问题分布广泛且零散,这些问题反复出现、难以根治,让居民头疼不已。他们的研究就此展开。

切入点小、关注基层环保生活实际,是本届夏季学院项目课题的共同特征。比如问渠课题组聚焦的河长公示牌,在现实中,你也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发现一条河流存在污染,想向河长举报,可沿河走了数百米也找不到写有河长电话的公示牌;又或者拨通了河长电话、反映了问题后就没了音信,不知道问题最终如何处理。问渠团队发现,河长公示牌存在信息单一、信息更新滞后、安放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保障公众参与监督渠道畅通,让举报问题的处理流程公开透明,团队设计了一块“智慧”河长牌和一款“河长智”APP,推动河长制有效落地。

在学员们的13个课题中,有7个涉及土壤和固废问题,包括农药废弃物回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快递包装材料优化和回收等。有嘉宾分析表示,不再局限于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领域,这是公众关注整体生存环境的表现。也有嘉宾认为,这说明大学生洞察力强,紧跟我国环保工作新动向。


嘉宾点赞抛橄榄枝为哪般?


3.jpg

图为:GreenLoop团队


现场征服评委,拿下全场最高分的,正是GreenLoop团队。团队经过调研后提出,将一条街巷作为生活环境治理的单元,由街道办牵头建立街巷环境理事会,以发现并解决本条街巷的生活环境问题。

项目方案将生活环境问题分门别类、化整为零,不纳新、不增编,依托北京现有的3类基层综治力量——网格员、治安志愿者和街巷长解决问题。例如,网格员擅长街头巡逻,可负责发现和解决垃圾乱堆问题;治安志愿者善于沟通劝导,可负责督促由经营性主体产生的“油气烟尘”问题的整改;街巷长多在辖区街道办事处任要职,善于动员城管、税务、工商、环保等行政力量,可负责解决河湖环境破坏、下水管网堵塞导致的污水外溢问题等。

方案还针对三者设计了不同的工作联动方法及激励措施。

评委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连续用“非常赞成”“非常好”来评价这个方案:“如果我们能够把最基层的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都来关注环保,这个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推进。”

竞赛现场,除了由钱易院士领衔的评委团队外,还有一支点评嘉宾队伍,成员来自地方环保部门、企业、NGO、高校、科研院所。他们中,有人赛前熬了半夜,认真翻看课题团队平均几十页的报告,也有人在赛后将沉甸甸的一摞优秀课题报告打包带回。“拿回去给同事们分享。”一位嘉宾说,其中一些图表、数据和资料梳理,很有价值。

学员们的专业不局限于环境领域,还包括行政管理、应用统计、传播学、生物科学等,因而研究中呈现跨学科交融的特点,视野更宽广,分析也更专业。张伯驹就称赞《快递包装材料优化和回收》课题的绿冉团队“书面报告论述挺精彩,我看了好几遍”。

点评嘉宾、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在现场抛出橄榄枝,邀请《河北地区农村散煤统筹治理》课题的“扬煤吐气”团队,参加第二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他还表示,愿意为一些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最颠覆性的认知是什么?


4.jpg

图为:2017SICGI课堂现场


集中培训环节,让学员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20多位来自高校、环保部门、NGO、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专业又有趣的讲座。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主讲《中国绿色现代化》、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主讲《环保形势与政策创新》、亚洲开发银行能源技术顾问翟永平主讲《绿色创新与绿色投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主讲《河长制》等。

实习调研阶段,则让象牙塔中的学员们接地气、拓视野,他们以往的许多认知被渐渐改变。

学员青达罕发现,他接触的内蒙古牧区和农区民众并不像自己预想的那样不在意生态,他们其实希望减少牛羊养殖量,乐意尝试发展旅游业,也有人开始植树。“当地人对保护环境很有意愿,只是缺乏渠道,难以获得技术指导和资金帮助。”

学员武照亮则自嘲,自己对农村的印象停留在过去,总觉得农村都还是“你家养几只猪,我家养几只鸡”的场景,其实,农村也在发展。在山东肥城新胜村等多个村庄,农民们也爱干净,散户畜禽养殖经营者不多,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养殖成为趋势。

然而,当被问及这两个月里最具颠覆性的认知是什么,几位学员不约而同地提到——对环保部门和基层实际工作的认识完全改变了。他们过去曾猜测:是不是基层环保部门工作压力小、任务少、效率低,平时不太干事?要不怎么环境状况老不见好转呢?可到了基层一看,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他们都超忙。”在山东肥城市环保局实习调研的学员武照亮说,环保人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工作量大、考核严、压力也大。青达罕在内蒙古某县环保局看到,一位副局长上午上班进了办公室,顾不上打杯水,公文包一放下就开始安排当天的各项工作,电话不断。在吉林省长春市环保局九台分局实习的石兰香,也用“一直加班”来形容那里的工作状态。

另一位学员则了解到基层环保队伍人员老龄化等问题。在她实习的某区环保局,35岁以下的环保干部仅占在岗在职干部的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8%。但环保部门依然很努力地完成国家各项环境政策的落实,“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这名学员说。


学员们关注了哪些领域?

长春市环保局九台分局土壤环境管理科科长金光红,毫不掩饰自己对实习调研学生团队的喜爱。科里就两位同志,都年近五旬,电脑操作不熟练。上个月正赶上当地在推进农用地详查土壤点位核实,市里培训相关业务人员使用ArcGIS软件,金光红听了一天的课,觉得云里雾里。随后的几天,她就带上科里实习的石兰香一起去听。“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金光红说,果然是石兰香先学会了,再教给她。

金光红和石兰香,一个扎根基层多年,对当地土壤状况如数家珍;一个来自高校,接受过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训练,两人优势互补,聊起环保,格外投缘。即便学员实习结束,金红光依然视石兰香为“长期咨询师”,日后有环境政策或环境科学方面的困惑,还会请教她。“国家能把他们派到这里来,我们觉得挺荣幸的。”金光红希望,这些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可以更长些,或者明年再派些学员来。

相互取经、相处融洽,也体现在绿冉团队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环保部门的互动中。双城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孙亮对辖区内的排污企业如数家珍,“哪家排污量大,污染物种类主要是什么,这我心里非常有数。”然而,当绿冉团队介绍他使用“蔚蓝地图”APP时,孙亮还是如获至宝,城市各处废气源、废水源、水质等情况在图中一目了然,实时更新。“以前真没用过,这个真好,人人都能看。这群孩子思路活,给我们带来新理念、新活力。”

孙亮喜欢用“孩子”来称呼绿冉团队,他请孩子们到家里做客,给一位学员过生日。绿冉团队也见缝插针地向孙亮的家人介绍他们研究的快递包装回收课题。现在,不仅孙亮养成了查看“蔚蓝地图”的习惯,他的妻子也更注重家里快递包装的再利用。

“年轻人的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黑龙江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主任马云说,学生和我们对待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不同,看学生们展示成果,也是个学习和启发的过程。她建议,夏季学院项目不妨加强社会传播,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环境宣教内容与公众分享。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污防处处长赵世德也表示,学生调研团队的活力和对环保事业的热情,感染了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非常欢迎夏季学院项目来年再派团队赴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也考虑借鉴这个项目的经验,在自治区内搭建类似的学生实践平台,让更多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环保事业。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