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凤凰卫视 薛澜:寰宇同舟,全球战“疫”—开放的脚步不会停发布时间: 2020-05-06

当新冠疫情掀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大家在担心世界在疫情之后是否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的时候?来自清华大学的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专家、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却说,他坚信这次灾难并不会阻止开放的脚步,反而有可能会带来一场人类发展的新的转机。


凤凰卫视:其实我们在说,因为现在中国似乎在第一波疫情当中成功地控制住了,也有很多舆论宣传在强调,您认为在这波疫情当中中国模式到底存不存在?那如果存在的话,我们有没有把它进一步向国外推广的必要呢?

 

薛澜:我觉得中国这次应该说有相当一些经验,值得各国家去观察去借鉴的。首先一点是,中国在决策过程中首要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是救命。第二点,是决策是非常果断,要想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因为可能老百姓不理解。我我这儿没有几个病人,我为什么要采取一级响应,有很多国家可能有各种约束,没办法去做出这样的决定。第三点是说,做出这些决定后,公众是不是能够理解,是不是能够配合?这一点其实也非常重要,各国的文化、政治制度、公众意识,是不是能够契合。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这次采取的措施跟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配合,包括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手段,总体来讲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契合。

但是,将中国的方式移到其他国家可能就会有问题,因为不同国家的差别很大。可以借鉴,但照搬可能不行。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我们现在也应该观察其他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有哪些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也会很有帮助。

 

凤凰卫视:大家现在聊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很多人会很担心,2020年之后会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所习惯的这种全球化,就会不复存在,您会有这样的担忧吗?

 

薛澜:可以肯定的,第一点是我们一旦开放了是回不去的,现在要想整个闭关锁国,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人的天性也是这样,希望去了解其他国家。但是,我觉得交往的方式今后有可能会改变。我觉得这次疫情也是一个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提醒,我们在过去全球化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些过度了?我觉得我们会有反思,可能我们的行为方式会有改变,但是它挡不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包括这个物资的各种交流,这个从本质上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确实更关注人类社会之间,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我们讲全球化这些问题也都是在这个层面的。

 

坦率地讲,我们现在对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比以前更重视了。但是我们没有把它真正放到我们对问题更本质、更关键的一个层面来考虑。所以,我觉得这次疫情也许可以提醒我们,不同国家之间的一些矛盾和纷争在大自然提出的挑战面前可能都太渺小了。现在这只是个小小的病毒,但实际上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气候变化问题。小小的病毒就可以让全世界经济社会半停顿下来。其实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机,就是要把原来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之间的纷争放到一边了。如果我们现在能够觉醒,应对我们真正面临的重大挑战也许还来得及。

 

凤凰卫视:包括这次疫情之前,其实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中美贸易战、中美脱钩的背景。您如何来看待呢?

 

薛澜:关于“脱钩”问题,我觉得西方有些政治家出于各种考虑需要去找一个目标,而中国自然就成了这样的目标。但实际上真正脱钩的话,人们会发现全世界在各个方面,大家融合在一起的程度远比这些政客们想象得要高。举例来说,前几天我在准备一个讲座的时候,对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做了一个分析。结果我发现美国科学家跟中国科学家在若干领域里的合作,如在电机工程方面,是一个工程里非常重要的领域。中美合作发表的论文占美国在这个领域发表论文的30%。所以,如果美国在科技领域跟中国彻底脱钩对美国科学技术发展也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一个结果。我还是相信,不管是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理性思维、理性决策长远地看会占上风。个别时候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声音,但长远来看,人类历史的最后发展理性还是要战胜无知的。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