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白重恩:尽量避免短期的刺激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发布时间: 2020-05-08

5月8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CIDEG学术委员白重恩出席“全球经济与政策选择”线上研讨会议。白重恩表示,想让经济恢复正常需要改善生产和消费的环境,保护有较好发展前景但短期受到冲击面临困难的企业,保护金融体系以及保民生。


白重恩提醒,在考虑实行举措时,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短期的刺激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过去曾有过教训,有时候为了保增长采取了比较强有力的措施,当期保增长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长期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关于如何保护长期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白重恩表示,生产和消费环境恢复正常非常重要,如果要给这些企业创造需求,需要对症下药,不同行业保护的力度需要有差异。有些消费环境不存在的产业,例如国际旅游,即使给消费者发放消费券或者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很难给这些行业带来需求。对于很多企业要想办法减缓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包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租金减免、税费减免等。但某一些压力特别大的企业即使采取这些措施也不一定有所帮助,或者力度不够,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


白重恩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居民支出需要作出结构调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从全球跟其他国家相比较低。对比于G20中大的经济体,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几乎都高于50%,还有一些高达70%。未来经济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增加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此外,白重恩表示,产业结构需要作出调整的还有城市化相关的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贸易相关、数字经济。白重恩认为,数字经济能够给每个人带来好处,需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速度并且掌握节奏,同时对传统基建保持谨慎。因为传统基建虽能创造需求,短期内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但需要考虑到传统基建的长期影响以及是否能帮助到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如果这方面把握的不好,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



发言实录


这个环节的主题是疫后产业新格局,现在中国可以说疫后,因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从全球来看还在疫情中,其他国家的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在仍然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应该做一些推断。



01 尽量避免短期的刺激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第一是需要做什么。首要任务是让生产和消费环节恢复正常,如果消费环境不能恢复正常,很难想象经济能够恢复正常。


首先,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是保护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因为短期受到严重冲击而面临困难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或者是大一部分破产,这不仅给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损失,也会给未来经济恢复增加难度。 


其次,是要保护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为实体经济供血。如果金融体系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那么未来为经济体系供血的能力也就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另外,要保民生,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着困难,因而企业的员工也就面临困难,要保证这些员工的生活能够正常地运行。


还有,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其实即使没有疫情也需要做一些结构调整,这次疫情要求更快地去做经济结构调整,而且需要顺应疫情所带来的长期的结构变化进行调整。


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因短期刺激造成长期不良影响,过去是有过这样的教训。有的时候为了保增长,采取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当期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不同的行业面临的压力不一样,所以不同行业保护的力度需要有差异。比如旅游产业,即使是给消费者发消费券,或者是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很难给这些行业带来需求,因为消费的环境不存在。


对于很多企业,要想办法减缓他们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其中包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租金成本、税费等等。某一些压力特别大的企业,即便如此可能帮助力度也不够,还需要考虑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



02未来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需增加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另外,产业结构方面需要做哪些调整?首先,居民支出方面,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从全球来看,例如 G20中较大的经济体,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50%,还有一些超过70%。未来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增加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怎么来增加居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短期来看,有消费环境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够高的问题。短期可以给居民增加收入,对消费的产生一些影响。


消费方面,居民支出里服务消费比较短板,包括医疗卫生、养老等,养老里包含养老相关的一些金融服务如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不能只靠政府,有一些也需要居民为自己准备、以及教育、体育、健身、文娱等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这些服务消费领域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消费是受到了限购的影响,未来可能需要对某一些限购的措施进行调整。


另外和产业结构相关的是与城市化相关的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城镇化水平仍不够高的,未来还需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特别是城镇化的质量。随着这个进程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特别是与进城农民住房相关的投资和消费。这与土地政策有很大关系,未来应有所调整,帮助居民在这方面更好地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


产业结构调整另外一个方面跟贸易相关。过去十年中,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占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的份额逐渐降低,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的成本也会提升,这很难逆转。但是其他国家比如日本和韩国,当他们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占全球份额降低的同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却在上升。然而中国而是在下降,这方面需要改变。


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出口的结构调整,中国有能力改变,因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中国提供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能力越来越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阻力,就是面临的贸易阻力、贸易摩擦不断地加大。贸易摩擦对不同的贸易伙伴是不同的,那么需要考虑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比如很多贸易摩擦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关注,那么是否有办法消除贸易伙伴的担忧。另外一些国家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比较小,是否能想办法对这些国家进行更多的贸易,这需要贸易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


全球供应链在疫情发生之前就有比较大的风险,有一些进口产品对供应链非常重要,却是不安全的,中国需要对供应链的安全做出更好的安排。疫情使得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增大,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可能也在考虑。所以一方面中国要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如果所有东西都自给自足,对效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底线思维,安全上有所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中国过去这些年一直受益于全球化,未来还应该继续受益,但同时要考虑供应链安全。


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应该是长期趋势,即使没有这次疫情,数字经济未来也会有更重要的地位。中国在这方面也有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大的市场。这次疫情又给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很多经济活动的线上化,例如在线办公、教育、医疗、会议、数字政府、网上零售等,可能会带来持续的影响。比如网上会议,未来即使疫情完全结束,以后养成的一些习惯还会持续。


03 对数字资产的评估、定价、核算要有一整套的体系支持


那么数字经济要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一是数据本身就作为一种要素,没有能很好地进行市场化配置,未来需要考虑怎么对数据要素进行比较好的市场化配置。这有很多困难的地方,因为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跟的物理资产有不同的属性,所以需要对数字资产的属性以及对数字资产的评估、定价、核算都要有一整套的体系来支持。


数字经济的治理也会带来挑战,考虑未来产业发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数字经济的治理有什么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产业会带来什么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对数字经济的企业本身带来影响,也对整个市场环境带来影响,比如数字经济使交易的成本更低。未来可以期待,数字经济能够使信用体系、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过去在消费互联网方面发展得较好,但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还有很大追赶空间。为什么消费互联网发展得比较好,工业互联网发展得不是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互联网的一些服务是通用的,有一个平台。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来说,这种平台发展的条件就比较好。而工业互联网虽也有一些通用的服务,比如线上会议,但有更多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专用的,这就使市场优势不能完全得到发挥。所以要发展工业互联网,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消费互联网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未来还有一些新的发展,特别需要关注的是5G可能带来的影响。5G使移动终端的功能改变了,比如现在很多计算是在终端上计算,未来5G发展以后,很多的计算可以到云上计算,这使得移动终端的功能大大扩展,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去思考。


工业互联网方面特别要考虑人才创新的作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才,需要人才创新能够更快地应用到实体经济中,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另外要建立面向产业链聚集的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跟新生态有很大的关系。


04 传统基建短期虽能解决一些就业,但可能加剧产能过剩


现在数字经济要发展还要考虑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程度上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但也要把握好节奏,把握节奏对于保持投资的高效非常重要。


有了这个基础设施,要享受这个数字经济还需要有移动终端,大部分人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人,对一些贫困人口,移动终端对他们来说仍然是奢侈品,所以怎么让移动终端普及,让数字经济能够给每个人带来好处,可能需要政府做一些工作。


新基建的建设现在需要去加快它的速度,同时要掌握节奏,但是对传统基建,需要特别地谨慎。因为传统基建尽管能够创造需求,短期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但是要考虑到传统基建创造的需求能不能帮助到企业,有什么长期影响,需要特别地谨慎。如果做得不好,传统基建可能会带来某些产能的过剩。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