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白重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关键是提供高质量就业发布时间: 2021-03-16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完善再分配机制”“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方方面面都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白重恩接受新华网专访,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清华大学CIDEG”特将访谈视频与实录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新华网: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促进这样的目标实现,有什么必要条件与有效途径?

白重恩: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两件事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居民可支配收入里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劳动报酬。

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劳动者报酬能不能跟得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一是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劳动者报酬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同,而近年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对于提升劳动者报酬占比是一个有利因素。

二是市场竞争。如果竞争不够充分,一些垄断企业就会获取比较高的利润,这就使得劳动者报酬在总收入中比重比较低,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能就会不一样。

三是就业政策。如果能为中低收入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通过一些措施来增加政府支出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对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增长速度是有帮助的。当然,这样的措施如果幅度过大也会带来问题。比如传统基础设施如果投资效率不高就会带来债务的过多积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所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债务之间的关系、创造就业和债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是需要特别考虑的。

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了增加劳动者报酬的增长速度之外,还受到再分配机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

如果能够更好运用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从居民那里收得少一点,就会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果能够有更大财力去支持社会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也会比较快。这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我国每年在养老保险中的财政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另外,我们也划拨国有资产来支持社保。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非常重要。

最后,除了统计上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我们还要看实质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果可以降低一些居民的支出负担,如在保障房、学前教育等领域,那么居民在其它方面的购买能力就会增加。

新华网:规划纲要草案提到,“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完善再分配机制”。下一步这两大部署分别有哪些政策着力点?

白重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关键的是要为更多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通过更高质量的就业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这里面有三点:

一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大部分其实是由市场决定的。政策能发挥的影响也存在,比如基础设施投资,但不应该是主流。更主要的是看市场怎么来形成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是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如果更多劳动者具有市场需求的技能,就业机会就会多一些。所以要进一步努力优化教育、培训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

三是技能和就业的更好匹配。有很多人具备良好的技能,企业也有需求,但如果市场机制运行与供需匹配不够完善,也不能形成有效的高质量就业。

而在再分配方面,除了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降低他们的负担之外,一些财税的措施也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不过难度比较大。问题在于怎么来设计税收体制,能够形成有效的收入分配效果。

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主要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是45%,进一步提高边际税率不利于创新,我们甚至需要降低边际税率,让更多创新人才得到较高回报。

长期来说,我们要考虑跟财产相关的税收。财产分布不均很大程度上与所拥有住房情况的差别有关。

这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考虑设计比较合理的房地产税,让普通老百姓(62.320, -0.51, -0.81%)不受到太多影响,但让拥有比较多房产的投资者能够在税收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这可能是调节收入分配可以采取的另一项措施。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