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聚焦十四五:碳中和与2035情景研讨会圆满结束发布时间: 2020-11-06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郑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2020年11月6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组织召开了“碳中和与2035情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探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十四五”及2035远景规划等相关话题。

来自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韩文科研究员和胡秀莲研究员共同主持。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9.59.46.png

何建坤,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在致辞和发言中肯定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在模型方法学研究和情景分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碳中和及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能源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能源模型体系也会有根本性的转变;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组织开展以2035年为关键时间节点的主题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2035年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到2035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要转向深度脱碳的趋势和路径。

20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峰值年份有显著的下降,这样才能进入快速下降的轨道。

2030年前达峰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和碳排放脱钩——经济社会在2030年之后还会持续发展,能源消费可能一段时间内还会有所增长,但是二氧化碳排放开始下降——这也是我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重要标志,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脱钩。

未来低碳发展战略一定会纳入国家总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当中。同时中国也必须承担和自身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称的国际责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产业转型是革命性的转型,有非常多技术的难点需要克服。现在各行业没有做好准备,往往是强调自己的行业、利益和转型发展路线,并要求其它行业来适应。各行业不能都想自己的利益,把难点都留给别人,应当以碳中和这一宏大的远景目标作为导向,各个行业都按照这个目标革命,只有变革了才能有生路,这对每个行业都是考验。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9.59.54.png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经济生态发展中长期愿景(2020-2035)”的发言。他指出,中国到2035年要实现绿色现代化:基本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基本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立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积极建设防灾减灾型社会,力争提前进入碳排放下降期。

绿色发展需要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型,“十四五”规划与“十一五”到 “十三五”相比,更加凸显“绿色”这个关健词。

要严格控制能源总量,严格控制煤炭,加速绿色化,为可再生资源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发展除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还要改变生活方式,引导从黑色消费转向绿色消费。

越早实现“碳中和”,虽然当期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收益率也高。中国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更重要的是为南方国家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油气能源公司要尽快的从黑猫变成绿猫,向新能源公司或者绿色能源公司转型,并肩负起相应的使命。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9.59.59.png

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探讨了对“十四五”规划的理解和思考。她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体体现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机遇和风险并存,危中有机;面对国际环境,中国从“育新机、开新局”转变为“育先机、开新局”。

中国的国内人口形势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可能很快就将达到峰值,劳动力供给总量近年来持续下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工业大宗商品产量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峰值,住房需求趋于饱和,城镇化速度预期将有所放慢。

传统的“市场在外、资源在外、技术在外”的发展方式在新情况下有了新挑战。新的发展格局下,构建“双循环”发展体系,扩大内需,注重消费,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投资在很多部分的关键支撑作用。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10.00.05.png

韩文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韩文科研究员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的行业深度减排,他从宏观层面上分享了对行业、能源与经济发展方向的思考。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的发展。深度减排的最大推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它的建立将淘汰既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体系,孕育出新的、轻能耗的、排放比较低的新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延续到2050年以后,并能支撑2050年以后新产业的孕育。

以电气化、高效化、智能化为导向推动各行业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大幅提升电气化水平,强化工业、新型建筑、交通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建立和完善清洁低碳用能模式的制度体系和市场机制,以消费者付费为基本原则建立价格疏导机制,避免“拉郎配”问题。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10.03.11.png

姜克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表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欧盟和一些国家明确走向2050年温室气体中和,改变了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格局,碳中和不再是温室气体减排事务,而是各国间技术和经济的竞争。

温室气体的研究不应只限于二氧化碳,要囊括所有温室气体。

对于氢的发展,除了关注氢作为能源在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外,还要重点考虑氢作为原料在工业深度减排中的应用,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氢基经济。

未来太阳能发电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和产业布局有可能会跟随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分布而发展。

“十四五”期间应推出一批碳先锋城市和企业,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10.03.17.png

张 宁,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宁从电力行业视角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碳中和”对电力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非化石能源需要更快发展,二是要提高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三是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四是优化终端能源结构,提高电能消费占比。

从长远来看,电源需求总量会增长,新能源的配置也会增多;煤电可能还会有一定空间,并且会长期存在;气电虽然会有一定增长,但增长潜力有限;光热发电、跨区域电网等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未来电力电力转型面临的四个方面的挑战:系统最大负荷的平衡压力增大、灵活性资源不足导致系统调节能力受限、“双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高度电力电气化和高比例新能源)、新能源消纳和碳捕获利用技术的成本问题。



屏幕快照 2020-12-18 上午10.03.22.png

左前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左前明介绍了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在产业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加速的政策背景下,以退为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能化升级改造,各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在传统行业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

在大多数煤企面临发展新瓶颈的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捕集技术。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