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CIDEG学术沙龙第171期“气候金融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金融与能源联结的商业模式”,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陈钰什担任主讲嘉宾,爱丁堡大学能源金融副教授梁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路蓬担任本次沙龙的点评嘉宾,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余振主持沙龙。来自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学生参与了讲座。
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陈钰什发表演讲
陈钰什博士的报告主要探寻了区块链在气候金融方面跨行业的应用研究。他首先解释了气候金融(CF)与DLT的概念,气候金融是指来自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其他机构的寻求支持缓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动,DLT区块链则可以验证绿色债务的可扩展性并加速可持续的投资流动。DLT分布式账本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了整个业务的再中介化,能够对环境风险管理起作用。
陈钰什博士基于能源、金融和科技而交叉产生的三个细分市场,试图思考能源和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以实现向可持续经济的过渡。他在相关研究问题中引用了达尔文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和科技共同产生了知识,而且互相影响。
陈钰什博士认为通过演化模型,可以思考不同公司使用同样的科技,但却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由于区块链技术有去中心化色彩,一些公司认为这与其利益追求相悖,因此要考察公司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时是否颠覆对传统应用模式的理解。另外,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五大应用场景,即生态系统、科技、用户体验、制度、商业模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化石能源,因为其产生的资金流为社会提供发展的动能,但随着疫情、洪灾和火山等事件的发生,表明现有商业模式或运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思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经济,其中一个切入点便是发展数字经济。
随着技术的演化和数据的积累,低碳化、去中心化和数字化是能源和金融转型的方向。
陈钰什博士选取了五个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分别从清洁电力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方面进行阐释。最后,陈钰什博士阐述了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和贡献是,即了解区块链在多大程度上颠覆了能源和金融领域现有的商业模式,具体而言,研究了区块链如何在现有的模式中产生交互作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以及哪些商业模式可以被选择等问题。
嘉宾点评
梁希老师首先认可了陈钰什博士的研究,认为该研究意义重大,即分布式记账在气候中的应用非常有意义。梁希老师认为该研究评估了系统内和跨系统的相互作用,例如传统能源和电动车的互动,并提出了未来的方向供以参考,即思考区块链在全国与国际碳市场的跨国或跨区域应用,目前已有一些国际机构使用分布式技术进行实验,但如何提高应用质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在信息披露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上市公司迫在眉睫。梁老师也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缺陷,如高能耗问题,以及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提出分布式记账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各参与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路蓬发言
张路蓬老师从区块链与政务服务、知识产权的应用进行引入,认为从区块链实践的角度,在已选择的理论和案例融合的基础上,可以阐述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所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了何种类型的旧问题,其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在能源、金融方面又会产生何种新问题?另外,还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新技术的投入与收益、与现有制度体系的冲突、法律空白如何填补等问题。
最后,嘉宾和现场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
(报名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