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韩国的政策与研究
林栽玄 LIM Jaehyun
韩国国家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韩国在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成果
韩国是世界第10大能源消耗国,97%的能源是依靠进口,能源进口占到整体进口量的29%。2015年总排放达到6.9亿吨,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能源行业的排放,如果没有任何减排政策措施的话,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8.51亿吨。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韩国从2009年开始制定详细的政策措、减排目标和2030的减排路线图。
在工业和公共管理部门,韩国构建了减排目标管理控制体系和污染物交易体系。2015年1月份开始推出碳市场交易,从2014年开始分配指标,2015年开始执行,目前有568个实体参与了交易限额的分配。此外,韩国还在绿色交通、新能源、绿色城市、绿色出行、生活方式、技术&融资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减排行动和计划,如在交通运输行业增加混动车辆、电动车辆的使用,2016年已经有超过11000辆电动汽车,安装了491座快速充电桩;在能源领域,到2020年实现废弃物百分之百的能源转化;在居民户和商业领域,开发了绿色信贷卡,以鼓励消费绿色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和使用公用设施,以及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融资1170亿韩币,构建了CAPSS系统,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清单指导方案,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方案。
联合国内外机构开发模型工具,有效支撑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方面工作
韩国与中国、日本合作开展空气质量和气候控制数据收集等工作,构建Gains-Korea模型,结合气候变化、空气质量、排放方面的研究,以及自然和人为方面的影响,利用模型对温室气体与空气质量改善方面进行模拟研究。Gains-Korea模型是一个综合研究框架和模拟系统,加入了韩国本土的特点和需求,期望制定城市层面的减排方案,列出具体的点源控制措施、移动源的控制措施、区域控制措施、VOC源的控制措施。目前该模型主要针对朝鲜半岛的17个区域进行不同政策、技术情景下,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趋势、减排成本、健康效应以及协同效益等方面的研究。
水泥工业转向煤炭对温室气体和当地污染物的影响
乌萨马.阿布德尔-阿齐兹
Amr Osama ABDEL-AZIZ
Integral (埃及)咨询公司
长期以来,埃及的水泥行业主要依赖天然气以及少量的重质料油。但从2012年起,埃及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天然气的日产量从1.66亿立方米下降到1.33亿立方米。受天然气危机的影响,许多水泥厂选择了停产或者进口水泥熟料,水泥产业的能源选择开始转向煤炭和石油焦。
在转向煤炭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保证转型不会带来空气污染和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法规要求在生产时必须使用喷淋系统、除尘系统、防风系统,以降低颗粒物的排放。政府同时制订了严格的规范,控制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协同式的烟气处理方式,总颗粒物浓度下降超过50%,氮氧化物也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同时,政府还要求天然气转向煤炭造成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约上升30%)必须直接通过其他方式抵消。
上述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下,很多水泥厂开始使用替代燃料,用生物质能或者是垃圾发电,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熟料生产中,水泥厂通过提高能效、使用替代原材料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一些水泥厂还通过购买碳排放额度的方式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监测结果表明能源转换后,硫化物的排放下降,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汞的排放上升,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没有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