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出版物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胡鞍钢、管清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也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承担重要责任。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全书将世界200多个国家分成四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和参与全球减排协议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减排承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与和平崛起。
我的履历书:人生中的“越境博弈”青木昌彦本书是备受尊重的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的自传体回忆录,青木昌彦是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经济学会现任主席。青木昌彦是比较制度理论大家。他一方面重视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转型,提出了著名的“内部人控制”理论,另一方面,他特地在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回到日本以亲身体会“另一种转型”。他的论文与专著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新一代经济学家有深刻的影响。
思想的力量亚诺什?科尔奈本书是著名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自传,描述了他半个世纪的研究经历及其成果,并介绍了进行这些研究工作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清楚的展示了作者在艰难环境下探索学术追求真理中所拥有的勇气和思想力。
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青木昌彦、吴敬琏 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国家收入行列后,必然要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国际经济学会(IEA)为此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印度、智利以及世界银行的专家,就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意在汲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内容包括了“东亚奇迹”、“拉美发展的经验教训”、“龙和象:中印发展的比较”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目前的热点问题。
中国的软件产业与选项软件开发、人才派遣、职业教育田岛俊雄、古谷真介全球IT产业业务流程外包〈ITO〉正在由原来的印度和爱尔兰等国家向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转移。近年来中国软件出口高速增长, 2006年软件出口总额6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8%,其中对日外包高居首位,占59%。日本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近十几年来出现了新的变化。日本软件产业由于人才短缺不得不依靠对外发包、离岸开发和引进国外人才。
信息化与农村发展-基于四川联通“天府信息网”的实证研究俞乔、童晓渝 本书首先回顾了经济学理论关于贫困的定义以及对致贫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传播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框架,从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市场边界的扩大、有效市场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高3个方面分析了信息传播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本书还对中国农村信息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农村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构筑全民健康社会刘远立、李蔚东本书将中国的卫生体系分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体系和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四个子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本书提出了“全民健康社会”的三个主要支柱,即医疗卫生体系、全民健康经济和全民健康文化。
中国设计:服务外包与竞争力王晓红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研究了国际分工主导下全球设计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设计外包的现状、主要收益及发展前景,重点研究了中国承接国际设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了印度承接国际设计外包状况及主要国家和地区促进设计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为推动中国设计外包发展,提升设计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软件外包:技术外溢与能力提升刘绍坚 本书结合国内外关于软件外包发展的研究现状,界定国际软件外包的概念及其理论分析框架,将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模式归类为四种进行分析。通过对104家国内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问卷调查,认为通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带来的外溢效应,其中尤以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最为显著。对中国和印度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此提出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政策建议。
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杨琳、王佳佳 本书,采用理论与实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金融服务外包理论、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特点与趋势、全球金融服务外包效应、动因与风险、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特征及区位优势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经验和我国实际,对我国发展金融外包产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教育与培训经济学[英]克里斯廷?达斯特曼、[德]伯恩德?斐岑伯格、[英]斯蒂芬?梅钦 教育和培训是解释目前国民经济的相对优势的关键因素,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也可以保持和发展国家的可持续竞争力。《教育和培训经济学》一书收录的众多论文,就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关于教育和培训的这个新观点。本书共收录了14篇论文,都是“教育和培训”这一领域近几年国际上最新、最全面、最权威的研究报告,也都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文中使用的实证数据都是跨国比较数据,讨论的领域覆盖了教育财政、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教育组织、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问题的因素等。
服务业-生产率与增长[意]埃内斯托?费利、福里奥?C?罗萨蒂、乔瓦尼?特里亚本书集中于服务部门内部,研究其自身的生产率与增长有关的问题。全书共有10篇论文,主要涉及意大利和其他一些主要的OECD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挪威等)内部的服务部门与制造部门生产率的比较,以及国家之间服务行业的生产率的比较和分析。书中包含了翔实的数据和模型分析结果,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的基础上,还有具体的如意大利的零售卖场奥特莱斯的发展历程的故事,七个OECD国家分销体系的结构与变化等案例,体现了数据分析与现实案例结合的精妙之处。
服务经济思想史-三个世纪的争论[法]让-克洛德?德劳内、让?盖雷服务经济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服务经济思想史——三个世纪的争论》作为不多见的一本有关服务经济思想史的综述,梳理了18世纪晚期以来经济学家对服务经济的不同理解:从古典时期(亚当?斯密等人)和马克思的服务理论,到20世纪30—70年代之间逐渐获得影响力的三次产业理论和“后工业社会”思想,再到20世纪末期出现的“新工业主义”。全书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服务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突出理论主要脉络和代表性学者,并帮助读者厘清服务经济思想发展中创新和传承的关系,以理解服务经济的本质。
要钱还是要命-给美国医疗体制的一剂强药[美]大卫?M?卡特勒 本书介绍了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历史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各种例证解答了人们对医疗制度的各种疑惑。书的前半部分回顾了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并以新生儿保健、抑郁症治疗手段的发展及心脏病的诊疗革新为例,总结了美国进医疗服务发展的成果和遗留的问题。本书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如何衡量医疗服务的价值提出了创新性的认识和评价建议,进而通过经济学的视角为如何解决医疗融资、保险覆盖、支付手段以及成本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独到的建议。
生产率-信息技术与美国经济复苏[美]戴尔?桥根森、何民成、凯文?斯德尔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经济复苏大大好于预期,各部门就业率上升、生产率提高,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主要推动因素,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似乎已经无法解释新的情况,由此引发了一场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争论,《生产率——信息技术与美国经济复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研究。本书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分析开始,阐述了美国的IT投资浪潮扩展到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形,之后,跟踪单独行业的变化来考察美国经济的复苏,用产出—中间投入、GDP增值等定义用数据建模的方式细化分析,最后总结性地提出互联网经济学的新议题。
服务业的增长——成本激增与持久需求之间的悖论[荷] 腾·拉加、罗纳德· 谢科特服务部门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活力不仅让政策制定者们感到困惑,同样让经济学家感到迷惑不解。 本书分几个部分解释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第二部分强调服务部门的供给面,提出“供给方是就业转换的原因”;第三部分分析了服务业存在的“成本病”;第四部分集中于需求效应。所有上述关于服务业的分析都指向对于服务业之谜的同一解释。
服务业的生产率、创新与知识——新经济与社会经济方法[法] 让· 盖雷、法伊兹·加卢 本书聚焦于服务业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的内容包括服务业增长滞后的真实性问题,生产率概念在服务业中的误用问题等。书中还有若干章研究服务业的创新问题,包括知识性服务业的增长和生产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等。
体育经济学(第二卷)[美] 布拉德·汉弗莱斯、丹尼斯·霍华德 体育产业与其他任何经济产业相同,都面临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各个球队和联盟只拥有有限数量的运动精英,如何分配他们至关重要;任何国家都拥有有限的可以支持顶级体育赛事的市场,而球队及联盟的任务则是要确定如何最大化它们的特许经营收入;球队只有有限的资源可以支付给运动员,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决定怎样分配,才能满足这些运动员。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于上述抑或是一些更为重要的商业体育问题,给出了一些富有说服力的见解与解决方法。
体育经济学(第一卷)[美] 布拉德·汉弗莱斯、丹尼斯·霍华德本书带领读者审视了北美、欧洲近几十年来体育经济领域的发展以及经济目标驱动下的体育产业的新发展方向;大型体育赛事对地方、区域甚至国家经济的影响;各届奥运会的筹款问题;体育运动职业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收益;各个利益集团对球队的经营管理及之间产生的竞争和平衡关系,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赛事产生的反作用;美国体育产业的商业和经济前景;美国的大学体育经济;以及新兴媒体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如互联网的介入对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等。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三章还专门就中国的体育市场进行了分析。
21 世纪的外包与离岸外包——一个社会经济学视角[澳] 哈巴哈江?科尔、达利瓦?派?辛格本书涵盖了与离岸外包有关的全球生产、贸易、投资和技术效应。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外包的短期与长期涵义;随着呼叫中心向境外转移,消费者信赖度与信心受到的影响;电信产业利用技术优势的方式及在21 世纪的发展态势等问题。同时,当面对诸如技术、标准、政策和法律等日益交织的问题时,本书重点将放在其他书籍不曾包括的离岸外包的许多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