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CIDEG学术沙龙第159期丨李亚:协商式智库的理论与实践发布时间: 2018-11-30

11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第159期学术沙龙在公管学院302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亚就“协商式智库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主题分享。沙龙还邀请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副主任陈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陈济冬担任点评嘉宾。清华公管学院助理教授、CIDEG主任助理赵静主持沙龙。

IMG_6701.jpg


李亚老师以滴滴顺风车管制、煤改气博弈等案例开篇,以多方群体利益诉求和行为模式的分析指明,在公众参与的时代完全“闭门”的决策已经失效,而当多种价值交织、几乎不存在最优或次优决策时,对过程公平性与诉求协调性的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主流政策分析中,价值中立的科学决策会在科学分析之后把价值判断与政治决策交由决策者,价值设定的科学决策会根据科学分析、设定价值天平提出决策推荐,两者都依赖于客观“科学”的分析,后者更可能带来“专家暴政”;在新形势上,传统的智库已经不再适用上述模式。

IMG_6626.jpg


由此,李亚老师提出构建新的协商式政策分析的模式。在该模式的原则方面,李亚老师指出,要面对更为广义价值、以价值利益为分析重点;要聚焦公众参与,从公共参与中获得必要的输入;分析对象是利益相关者的表述、对话等;责任要扩展为,为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双方提供支持。在模式的操作方法上,李亚老师提出在特设论坛上做,即构建适于参与的环境与情景,核心技术是独特的组织模式和程序安排,以整体促进设施、专业技术支持模拟或实现多方利益群体参与、论辩、协商、冲突解决的整个过程,以从中获得面向实践的启迪。那么,相应的新型协商式智库运作模式为:组织公众参与、公共协商,以各方共识共赢为目标,提供平台、嵌入专业知识与支持、促进协商过程,形成分析报告、辅助冲突解决。这样的新型智库可以带来对政策情境中争议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探索了可能的共识与达到共识的路径。


最后,李亚老师分析了协商式智库的不同应用场景,将威权决策体制和民主体制下政策情境、相应的智库运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以美国CBI(Consensus Building Institute)和北航公共政策实验室两个案例进行了对照分析。


陈济冬老师对李亚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赞赏,认为这一实践的探索有助于解决理论问题中极为复杂的价值冲突与利益冲突情境下的多方加总;同时陈济冬老师建议,在平台支持技术中多考虑博弈论中信息、博弈顺序等要素的作用,更好的平台设计与协商结构可以使交流更充分、分析素材更丰富。

IMG_6665.jpg

陈玲老师认为这是面向未来的研究和建构,是很好的尝试,因为以往的政策规制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类似的模式,而新技术、新形态的逻辑无法套用过去,这样的尝试对处理现实层面与制度层面的不确定性都是有益的。陈玲老师建议,在设计机制的时候,要把协商式智库本身的激励因素考虑进去,要结合地方实践使得这种模式能推广并自发运转。

IMG_6680.jpg

关婷老师认为,协商式政策从协商式民主的政治理论延伸出来,很大程度上无法发展的原因在于情景的适用。尽管协商式民主是为了处理专家暴政和公众参与无效,但该理论的最大问题在于代表性和无效性并没有得到解决。而在中国的情景下,该模式是否适用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IMG_6700.jpg

 唐啸老师认为,这是为中国威权体制、全能责任的状况改善寻求办法,但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动让渡权力、保持中立的相应动机与激励设计。

IMG_6715.jpg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