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CIDEG学术沙龙”第140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21举行,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副教授湛学勇做了题为“深港创新产业的融合发展:公共政策的困境”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副主任陈玲主持了本场沙龙,并特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正副教授及周绍杰副教授点评,朱旭峰教授及多位学者、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湛老师介绍了曾经辉煌的香港在当前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原地踏步”状态。“没有高铁”、“缺乏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及“电子支付途径闭塞”等现状都与临近的城市--深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曾有的多次推进深港合作的尝试均告失败。对此,湛老师提出了自己近来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困惑:“香港是否还能抓住大陆发展的机遇,赶上产业创新发展的快车”?
湛学勇老师发表主题演讲
对此,湛老师首先解析了各国不同产业发展模式的异同,进行了硅谷模式、香港模式、深圳模式及上海模式间的对比研究。他结合三螺旋模型(Three Helix System)指出,香港基于稳定、干净的政府,自由的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法制体系及众多出色的研究型大学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繁荣并营造了自由经济发展的绝佳市场环境。然而,香港的产业发展却陷入了“死亡之谷”(Death Valley)的困境,表现在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没有新兴的大企业,越来越固化的社会结构及阻碍青年创业的环境等。就其原因来分析,香港基于原有自由市场的发展缺乏产业政策的引导;始于英国的市场管理体系及其“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导致形成了众多规则限制,难以高效地实现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此外,社会形成了严重的移民排斥倾向,教授及研究人员受到了严密的管制难有推动创新的热情,社会的压力也已使得青年人的社会压力逐渐加大,同时缺乏保障创业及规避失败风险的制度。
对比之下,在硅谷发展的过程中,军事采购和得当有力的产业政策曾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对此,湛老师指出,硅谷模式是难以复制的,但深圳的崛起与硅谷的发展在对移民的容忍和对创业失败的宽容方面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近年来,深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具产业创新的活力,并形成了腾讯、华为及大疆科技等众多的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为了扭转这样的产业发展停滞的局面,香港政府成立了ITB(生产力促进局),并着力开展与深圳政府的合作,创建并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创新产业发展,然而对于具体实施的政策仍存诸多争议,面临重重挑战,前景堪忧。湛老师最后指出,对于香港的未来,如何突破“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制度壁垒,打破两地文化间的文化和意识的阻隔,形成优势互补,一面充分地利用香港的环境和传统的优势,一面结合深圳的后发优势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形成深港产业的结合发展,意义重大。
在场的各位师生纷纷认同湛老师提起的担忧及给出的解析。梁正副教授首先给出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从“产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来看,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质性,包括硅谷在内的成功产业区域发展的案例都是众多因素集合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法复制的。对比之下,应对香港“市场万能”的理念有所质疑。梁老师建议应考虑到政府在推动产业创新源头上的作用,比如军事采购的支持、适合的产业政策及可观的科研投入等,相比于美国及北欧等地,香港在这方面是缺失的,其政府并没有扮演好“风险投资者”的角色。此外,梁老师也十分认同讲座中对于“移民文化”的解析。香港并没有如硅谷和深圳所具有的与产业创新所匹配的“移民文化”。相比之下,深圳移民委则成功地推动了多样性文化的发展和共荣,与硅谷的“移民文化”吻合,带有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同基因。
梁正老师点评发言
随后,周绍杰副教授也结合自己多年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发表了见解。他指出应把对香港的观察放置于比较的视角进行,比如和新加坡相比,两地对于移民都采取限制政策,但对高端的人才皆具有开放性。但不同的是,新加坡GDP的20%源于制造业,是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土壤。相比而言,香港的劣势在于“发展的路径依赖”,虽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主体,但实际上却呈现出“裙带资本主义”的特征,很多资源和商品的交换是在法律的管制之外私下实现。而且,香港是典型的“服务型经济体”,经济依赖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的发展,从需求本身来讲缺少对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另外,周老师提示到,应在考虑深港合作之外,同样关注深港之间在物流、金融及旅游等领域的竞争激化趋势。
周绍杰老师点评发言
本场讲座的主持嘉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玲副教授也结合在产业政策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给出点评,她建议应从三组关系来评判如何设计产业政策。包括在将深圳与香港进行对比时,除了考虑硬性的制度规定之外,还应考虑软性的制度作用。同时,在进行产业政策分析的过程中,应结合考虑推力(Push)和拉力(Pull)的关系。此外,还应区别分析可流动和不可流动的资源,考虑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度的互补性实现及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陈玲老师主持会议
基于本场讲座的内容及诸位老师精彩的点评,与会的师生、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因素影响、高昂的生活成本对于青年人发展的影响、香港对于外地及大陆人的创业发展限制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综合整场讲座来看,湛老师结合最近香港的产业现状提出了对于发展困境问题的研究思考,解析了制度障碍、文化困境及诸多现实问题,帮助参会的师生们了解了香港实际的情况、解析了产业发展困境背后的原因、提供了众多学术研究的启示。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博士后赵静与嘉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