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至15日,“通往清洁环境之路——中美环境法、执法与公众态度之比较”国际研讨会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会议由芝加哥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由芝加哥大学法学院Abrams环境法所、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美国环保协会和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共同协办。
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杨大力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教授致欢迎辞。杨大力教授表示,3月份在芝加哥大学举行过“中美环境治理体制研究”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是3月份会议的延续和深化;芝加哥大学和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2010年成立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芝加哥大学和中国大学间的合作交流。薛澜教授表示,早在CIDEG成立之初,就把环境治理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这次会议有幸和美国同行一起讨论,希望能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杨大力教授致辞
薛澜教授致辞
会议共分3场主旨发言和5场分论坛。6月14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先生、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波先生分别发表了题为“提高政府环境监管能力是改善中国环境治理的关键”、“发展中地区环境保护的路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发言。随后举行第一场“环境立法、制度建设、政府间关系及能力发展”分论坛,由薛澜教授主持,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的Erin Ryan教授、芝加哥大学的杨大力教授和张帆博士、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Robert Percival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赵绘宇副教授分别就“美国多级环境治理:环境联邦制度的内部竞争”、“应对中国的环境灾害:环境官僚体系的结构挑战与适应”、“中美环境治理比较:全球化时代下的联邦制度”等主题进行发言。
6月15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先生发表了题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进程”的主旨发言。随后先后举行了以“实施、调控、执行之政治制度”、“事后监管——诉讼”、“企业及环境监管”和“公正参与”为主题的4场分论坛,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的Mark N. Templeton副教授、杨大力教授、EDF的秦虎博士和马里兰大学的Robert Percival教授主持。来自盖德环境集团的Mary Gade女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niel Farber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朱旭峰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灿发教授就环境治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发言。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Tom Ginsburg、Mark N. Templeton、北京大学法学院陈若英副教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马勇先生就中美两国的环境诉讼问题作了介绍。对企业及环境监管问题,芝加哥大学法学院Daniel Hemel助理教授、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先生和杨大力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另外,就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议题,Mark N. Templeton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玲副教授作了相关报告。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