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Barry Carin:文化、世界观和外交政策发布时间: 2016-06-13

2016524日,CIDEG130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20会议室举办。本次沙龙邀请了布朗大学博士、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资深研究员、加拿大外交部前副部长Barry Carin做了题为《文化、世界观和外交政策》的讲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CIDEG主任薛澜主持讲座。


14.jpg

Barry Carin教授发表演讲


Barry Carin教授的讲座从中西方文化和世界观的差异出发,分析了这种差异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他指出,中西方在基础价值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在政府职能、时间观念、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别。例如,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崇尚合作、平等、集体价值,而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崇尚个体自由、独立和个人权利。这就导致中国人可以接受大政府和国有制,而西方国家推崇“守夜人”形式的小政府和私有制。又如,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是线性的,因此他们更加强调做事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则是“多期起源”的或者说“循环”的,更加强调时间投入的有效性,“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种文化和世界观的差异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1840年后,中国进入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期,同时也被动地进入了世界体系。这时,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世界观就与主流的、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中西方都难以互相理解,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和中国在外交活动上的孤立主义。当前中美之间缺乏互信也能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上找到原因。最后,Carin教授讲解了他对中国“韬光养晦”策略的理解,以及气候变化和网络治理这两个中西方之间正在开展的议题。


13.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CIDEG主任薛澜主持讲座


接下来,Carin教授回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问题摘要如下:

 

问题:在国际谈判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核心的目标。所以,国家利益和文化差异,哪一个对国际谈判的影响更大?

 

Carin教授:这取决于具体的议题。如果是全球性、公共性的议题,比如气候变化这种全球性无国界的议题,那么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就更大;如果是关于国家间争端的议题,则国家利益的影响更大。

 

问题:您曾经是加拿大的高级外交官,请问加拿大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Carin教授:加拿大并不是一个大国,它没有能力左右全球治理结构。因此,我认为加拿大应当成为国际沟通的桥梁,一个“有礼貌的绅士”,来维护国际和平。在这一点上,芬兰就做得很好,经常在国际场合作为合作的倡议者,加拿大也应该扮演这种角色。


11.jpg

同学们与Carin教授交流


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外交形式更加开放,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新型大国关系。您怎么看待这种改变与中国的文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Carin教授:中国的外交近年来的确出现了更开放的趋势,当然,它的幅度并没有特别大。至于“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是不会容忍中国超过它成为世界第一的,而中国也表示不会称霸,所以这个概念能否落实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

 

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和西方国家的合作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双方也都获得了不少好处。这是否意味着,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合作的影响有限,或者说文化差异是可以被双方接受的?

 

Carin教授:就加拿大而言,加拿大和中国的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加拿大现在到处都是中国的产品。不过,那些被中国进口商品抢了饭碗的北美工人们的确受到了损失,不能一概而论。西方对中国也有一些批评的看法,比如在福利、社会保障、人权等方面。基本上,和中国合作的西方人,都了解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也知道合作起来是有难度的,而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看来并不特别大。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