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2 :“邻避困境,如何突围?”发布时间: 2015-10-18

91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财经》杂志社共同发起的清华-《财经》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2——“邻避困境,如何突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举办。该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和清华大学创新发展与公共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由联办财经研究院和财经网协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教授和《财经》杂志高级观察员兼副总经理张燕冬女士为论坛致辞。薛澜教授在致辞中谈到清华-《财经》系列论坛希望能创造一个机会,在公共政策的实践者、参与者和理论研究者之间进行对话,使不同学术观点在这里碰撞,构建一个活跃但又理性的交流平台。而且能够把它有效的传播出去。《财经》杂志高级观察员、副总经理张燕冬女士的在致辞中则谈到中国处于转型复杂时期,政府需要"到位"而非"缺位"

 

 

luntan1.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教授致辞

 

 

luntan2.jpg

 

《财经》杂志高级观察员兼副总经理张燕冬女士致辞

 

论坛上半场主题为“邻避”困境的现状,由《财经》记者贺涛主持。首先发言的是武汉市民岳忠义,他曾参与武汉垃圾焚烧厂建设的抵抗运动,他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武汉两例垃圾焚烧厂的违规现状,并指出问题在于执法缺失。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伯驹从NGO的视角谈论了“邻避”的困境和出路,他认为“邻避”不只是民众略带负面的一个词汇,更大程度上是看到环境成本显性化以后转移的问题。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在论坛现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邻避运动或者最近的环境群体事件,主要造成四方面问题,如恶性复制、透支政府宝贵信用、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他表示,在中国邻避对象或者建设项目,要比西方国家刚刚关注这个话题的时候要丰富的多。在西方国家发生邻避运动的时候,还没有社交媒体也没有互联网,公众表达意见,能够唤起公众的关注的能力有限,但是现在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当时谈“邻避”的时期。前香港环境局副局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潘洁博士则通过以香港的“邻避”事件为例,认为现在最值得研究的是怎么样建构机制,能够使无序的互动纳入到机制里面,使“邻避”问题能够纳入到有效运作的机制中,这可能是所有的研究需要着眼的地方。

 

 

luntan3.jpg

 

论坛上半场嘉宾讨论

 

 

luntan4.jpg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发言

 

 

论坛下半场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教授主持,以关于“邻避”的理论研究为对话主题。首先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以什邡事件为例谈利益兼顾或许是化解“邻避”困境的钥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谈到表面上我们看到邻避运动是利益的冲突,但背后是我们治理的一个困境,所以“邻避”的困境其实是如何提高我们的治理能力,他认为“邻避”问题是推动中国国家特别是政府治理进步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胡象明谈到“邻避”问题时表示“邻避”治理模式是要构建共享、信任、合作的模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徐建华则认为“邻避”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公众的角度需要凝聚共识,而凝聚共识的前提我们首先要了解风险在哪,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认知,而且必须尊重他们的恐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彭宗超教授认为政府在涉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重大决策之前,对可能引发邻避冲突风险、社会群体性事件风险问题,往往持漠视态度。一旦事件形成了“邻避”冲突,或者被媒体炒作,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围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时,政府对有关的社会稳定风险又会采取放大的感觉,从漠视,反过来发生巨大得转变。

 

 

luntan5.jpg

 

论坛下半场嘉宾讨论

 

luntan6.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CIDEG主任薛澜教授主持下半场论坛

 

 

论坛中,与会的嘉宾、学者、媒体记者和观众就“邻避”的现实和理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基于“别在我家后院”观念的邻避运动甚至上升为冲突。所针对的项目包括垃圾焚烧处理厂、化工厂、殡仪馆等。这类项目的特点是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居民健康、社区环境、或房地产价值等,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而项目收益则主要体现在社区之外。如何真正解决对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的信任问题、避免由于知识与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风险和成本的片面化、区域局部化考量、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和对风险规避倾向等等,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财经》杂志社共同发起本论坛,邀请公共部门、学术机构、事件亲历者及媒体嘉宾参与对话,专业探讨“邻避”问题的现状和理论研究。

 

中国正处于深刻而全面的转型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清华-《财经》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系列论坛将从务实的角度,认真探讨当前全面改革启动后国家治理中的一些重大而紧迫问题;也从务虚的角度,在思想层面描绘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形态。(供稿 清华CIDEG潘莎莉)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