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让呵护环境成为一种价值观——评孟健军博士的《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政策实践:日本的经验教训》发布时间: 2014-10-18

 事实上日本也曾遭受污染的严重威胁。上世纪中叶日本经济腾飞,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全面爆发。当年的北九州市天空浓烟笼罩,海湾被染成了牛奶色。川崎市的景色也是大同小异。

 孟健军是东京工业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以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东亚经济比较研究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研究。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总结和介绍日本城镇化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以人为本的政策实践和发展经验的专著。孟健军以日本川崎市和北九州市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日本和中国在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环境建设的类同与区别,通过梳理两座城市在应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力图给正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中国以启迪。

 借助媒体包括互联网的传播,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日本的优美环境早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事实上日本也曾遭受污染的严重威胁。上世纪中叶日本经济腾飞,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从1955年到1970年,城镇化率由50%提高到70%),环境污染问题全面爆发。在北九州市上世纪60年代与现在的对比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北九州市天空浓烟笼罩,海湾被染成了牛奶色。川崎市也大同小异。

 在环境保护方面,日本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阵痛。日本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害环境问题有:“基础资源型”产业带来的公害、“城市生活型”污染带来的公害、特殊化学物质问题带来的公害、地球环境问题带来的公害四个阶段性的变化特征。

 针对“四大公害”,日本政府逐一拿出应对措施,大体侧重这三个方面。首要举措在于公开。如1968年厚生省“认定了四大公害之一的痛病是由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所排放的污水所为”。公开同时还会产生另一种监督力量,即迫于群众用脚投票的压力,政府不得不高度关注并积极稳妥地处理民生诉求;其次是加强立法和强化行政效力。仅1970年便有“与防治公害相关的14个环境法案”经审理通过生效。与此同时,政府环境执法的监管细致而又深入。比如围绕垃圾分类焚烧问题,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严苛的抽检制度和严厉的惩戒制度;其三,民众法律诉求得到鼓励。法律理应是公民捍卫自身权益的最好武器,环境问题本来与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居民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时,高效的司法系统自然会给造污企业形成强大的法律压力。如就大气污染问题,在1972年四日市公害案中居民就成功胜诉。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两难选择。我们知道,我国以牺牲环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我们也应理性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既与一个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关,同时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若无视这一现实,环境保护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化。二战后,日本的城镇化一开始由政府主导,及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逐渐转向以民间开发为主的模式”。具体到环境建设方面,日本采取双管齐下,一是强调环境保护政策刚性不可动摇,二是出台政策扶持企业环保创新,通过扩大发展来消化环境建设投资成本。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本书未能厘清,但作为读者我们不能不问,那便是日本是否存在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工业项目,转移至那些急切渴望外来投资的第三世界国家呢?

 当然,追问并不能遮掩日本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呵护环境早已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哪怕是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减排”(即通过减少回收次数,倒逼居民家庭控制制造垃圾的数量)举措,几乎很快就能得到居民的认可并自觉贯彻。虽然许多环保举措同时出台了严厉的惩戒条款,但居民以爱护环境、自觉分类垃圾并减少垃圾为荣的现象则早成风气。自觉呵护环境成为日本社会文明的存量财富。

 

 来源: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05/24/content_2885046.htm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