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EG文库
《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美】乔尔·莫克尔(Joel Mokyr)【美】乔尔·莫克尔(Joel Mokyr)
《城市发展的逻辑》【法】迈克尔·斯托珀尔
《未来的处方:高效医疗组织的12项转型实践》伊齐基尔·伊曼纽尔(Ezekiel J. Emanuel)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艾米·芬克尔斯坦(Amy Finkelstein)
《德国的七个秘密:全球动荡时期的经济复苏》大卫·奥德斯,艾瑞克·莱曼 (David B. Audretsch , Erik E. Lehmann)
创新与产业升级陈清泰本书是作者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得出的基本判断,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后发跟踪优势逐渐消失。中国要维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就要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而这一转型的实现有赖于进一步理清思路、改革不适应的体制、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能量。概而言之,以创新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国家的知识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埃里克·哈努谢克(Eric. A Hanushek) 、 卢德格尔·沃斯曼因(Ludger Woessmann)在这本著作中,两位作者提出知识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人们的认知技能,即一个国家的“知识资本”对于长期的繁荣至关重要。两位作者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认知技能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常稳健的关系,且这一关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拉丁美洲增长迷思”和“东亚奇迹”都可以用这些地区的知识资本来解释。
技术制胜:能源与环境能技术的应用约翰·多伊奇《技术制胜:能源与环境技术的应用》讲述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模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所能获得的收益空间逐渐收窄,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站住脚,创新才是制胜的法宝。技术创新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需要同时考虑其应用时对技术、经济、政治、环境和国际方面的影响。《技术制胜:能源与环境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的是能源和环境领域的案例,但其分析方式方法适合所有领域的技术应用。在我国能源、环境技术和产业发展异军突起的时候,《技术制胜:能源与环境技术的应用》的出版对产业界、技术专家以及各级决策者冷静地思考、科学地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东亚的经济发展:基础和战略德怀特·珀金斯半个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发展,激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东亚地区的发展到底算不算是“经济奇迹”,众说纷纭。东亚现象是地区特征还是各国政策使然,为何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日本和韩国经济都出现了疲软,甚至连近几十年来增长强劲的中国也出现了经济放缓的势头,这是特性还是共性,是经济的“基础”出了问题,还是“战略”出了问题,哈佛大学东亚经济专家珀金斯在韩国等东亚国家研究数十年的最新力作,对东亚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给予了透彻的分析,对了解东亚经济发展成败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的趋势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学会工业化:从给予式增长到价值创造大野健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经济体并不多,而失败的经济体比比皆是。本书通过比较分析国际最佳政策实践,为如何借助前瞻性产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务实的方法。本书通过剖析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一些后发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过程,展示成功转型的要件:高瞻远瞩、思想开放的领导人,清晰的政策目标和规划,强有力的政策执行;更重要的是,要大量借鉴政策制定中的国际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再辅以活跃的私人部门,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想要经济成功转型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的政策制定者、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指南。
世界上最强大的思想:蒸汽机、产业革命和创新的故事威廉·罗森(William Rosen);王宾 译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思想》这本书里,威廉?罗森讲述的故事既关乎引发工业革命的那些人,又牵涉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机器,即蒸汽机。从早期笨拙而有力的机器,到能驱动风车和工厂机器转轮的成型蒸汽机,再到依靠铁路和海路运送乘客与货物的成熟的运输工具,罗森追溯了蒸汽机的完整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紧密围绕着蒸汽动力的疯狂发明年代。
中国绿色城市的崛起马修·卡恩(Matthew E. Kahn)、郑思齐《中国绿色城市的崛起》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而城市正是这场历史性转变的主角。该书在中国当前这一关键时刻面世。本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家庭、企业、各层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以及千千万万这样的个体行为如何汇集成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性力量。本书的分析框架将改变我们对城市演变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认识。
自然与市场:捕获生态服务链的价值杰弗里?希尔土地沙化、淡水枯竭,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肆虐,每天都有上千个物种在灭绝。当地球上的人口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奢华时,我们的生态系统也达到了其承载能力的极限。面对严峻的现实,许多科学家预言人类将为自己贪婪的行为付出承重代价。本书是以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和回答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订怎样的政策才能以最小的成本维护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
日本环保行政亲历记桥本道夫 以史鉴今,以邻邦鉴中国。日本环境官员用亲身经历所讲述的故事: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环保部门政策法规制定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斗争;政府监管官员与专家身份的统一与分裂;公害赔偿制度的形成与缺憾。在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时,我们要与各部门、各领域、各地方团体和民间组织打交道,进入一个又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沟通或论战,要想获得胜利除了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和见识,还得拥有一定的权力。环保行政部门必须在正反两方面意见中作出自己的决断,但可以自行作出行政决策的事情并不多,而是需要政治决策的参与。
能力构筑竞争: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何强盛藤本隆宏 日本汽车产业为何强盛,即便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痛苦的经济衰退,仍能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以丰田汽车为代表而独步天下?作者以汽车产业国际比较权威的身份,在本书中揭开这个迷题:日本汽车企业虽然在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表层竞争力”上,并不比欧美汽车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现场制造的企业组织能力、产品结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等“深层竞争力”方面,日本汽车企业却一直具有雄厚的优势,为欧美企业所不能企及。
绿色城市:发展和环境马修?卡恩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固体废弃物、污水、噪音、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这些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是继续发展而放任污染,还是为了环境而牺牲一些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究竟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作者多年来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引述了世界各国的大量案例,这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的中国,很有借鉴意义。无论是城市官员、城市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还是普通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匪浅。
美国住房政策阿列克斯?施瓦茨 本书对美国住房政策和住房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城市规划、城市研究、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中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致力于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因此,无论是对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政策分析师、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关心住房问题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医疗改革的经济学俞炳匡 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透析了医疗制度的架构,对医疗费用持续高涨、政府医疗保险的作用以及医疗改革政策执行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厂深入的经济学分析。通过国际比较和数据分析表明,医疗改革极其复杂,“大胆”的改革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改革绝不能在官僚垄断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也绝不能仅仅止步于简单的数字堆积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医疗制度改革中,仅仅考虑“官”和“民”的做法太过狭隘,还应该考虑由公众主导的、开放式的民间非营利机构(NPO)。这是一项值得深思的建议,对中国的医疗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稳定与增长:宏观经济学、自由化与发展斯蒂格利茨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时常伴随着波动甚至危机,因此,如何平衡增长速度与宏观稳定的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没有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环境和问题,同时IMF等国际组织给新兴国家提供的政策建议也经常失败。本书则是这方面的重要尝试,希望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有序地推进自由化改革,开辟一条有别于“华盛顿共识”的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