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成果出版 > CIDEG研究论丛

CIDEG研究论丛

  • 《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作者:杨越、陈玲、薛澜2021年初,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组织开展关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的研究,并将相关研究内容集结成书,旨在向社会呈现出一份科学、清晰、易懂的“知识地图”。对于政府和企业读者,本书希望传递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和框架,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提供权威、科学的知识基础,助力读者朋友们规划自身的碳中和发展路线;对于社会公众读者,本书旨在解读碳中和这一重要政策目标和国际承诺,了解碳中和对个人生活方式乃至发展目标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促进全社会的低碳共识,形成广泛参与的公众行动。

  • 《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立法策略研究》薛澜、王夏晖、张建宇主编 全书分为立法策略和焦点议题上下两篇,上篇在识别黄河流域基本特征与突出问题、分析现有法律体系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的立法思路、立法基础和立法框架(薛澜、陈玲、董煜、杨越、陈芸);下篇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包括: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朱俊明、王清纯、范承铭、杜真);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张曼、刘凤霞、周建军);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刘凤霞、张曼、周建军);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牟雪洁、张箫、柴慧霞、黄金、王夏晖);黄河流域的水环境(路瑞、王波、刘瑞平、车璐璐);黄河流域的文化保护(杨越、李瑶、毛恩惠、董靖);黄河流域的空间管控(刘斯洋、许开鹏、王晶晶);黄河流域的管理与协调机制(杜群、任文荭);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监管(迟妍妍、付乐、张丽苹、张信);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应对(田丹宇、高霁、祝子睿、杨君、秦虎)等。针对每个议题,作者阐述了立法意义、立法基础、立法思路、拟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立法内容,最终形成完整的立法体系和立法建议。

  •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江飞涛等 著 2017年,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设立了《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转型研究》研究课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江飞涛担任课题负责人。《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在此课题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团队的精心打磨,作为课题的一个重要成果出版。该书对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各自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市场机制中竞争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 《环境圆桌对话:探索和实践》王华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政策研究沈华、史为夷本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企业走出的国内政策框架,以及对走出去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现有的政策框架有不同的适应性。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有关投资风险的决策更为外部化,对风险敏感度更低。不同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受到政策激励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资源约束。

  • 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政策实践:日本的经验教训孟健军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总结和介绍日本城镇化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以人为本的政策实践和发展经验的专著,其中日本城镇化发展中的需求侧主导、生态项优先、多样性选择、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供我国新时期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学习和借鉴。本书对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对人类居住、生产和生活的冲击将如何改变城市形态的思考,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日本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更是中国即将面临的问题。阅读和借鉴此书内容,可以对城镇化过程的公共政策的选择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中国车用能源战略研究冯飞 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都将能源技术特别是汽车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争夺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切入点。《中国车用能源战略研究》一书重点关注我国车用能源战略问题。在分析全球主要国家车用能源发展趋势、战略、政策的前提下,对我国车用能源技术发展现状给予了总结,认为大力发展新型动力技术和替代燃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书在对主要替代能源的能效和排放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以及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李善同,高传胜等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服务业整体实力。本书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厘清了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特征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深入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功能层面,选择了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实例研究。此外,本书还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外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如何选择国际代工进入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 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齐晔等本书是对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的系统考察。针对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无动力、无能力、无压力的“三无力”问题,本书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一状况的各种制度和体制原因,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进行改善的可行性意见。除此之外,本书还详细考察了一些传统的环境管理制度,关注了环境监管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对某些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制度和体制分析,对中国的环境监管进步有较大的启示与现实意义。

  • 寻租与中国的产业发展巫永平,吴德兰国家分配资源是中国的一个典型特征,中国过去三十多的市场化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中国经验的这一特征,显然难以为现有寻租理论所解释。从寻租的视角重新研究中国的经验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寻租理论的发展。本书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寻租,试图在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突破现有寻租研究的局限,构建一种新的寻租研究范式。本书通过煤炭、汽车、啤酒、电信、烟草等产业研究寻租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寻租的特征。本书认为,寻租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远比通常理解的复杂。

  • 中国县级财政研究侯一麟,王有强 我国县级行政区划历史悠久、稳定;县级政府在政府架构中承上启下,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级财政则直接关系到县级政府能否充分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县级财政现状,探讨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的影响和财政管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课题组在2008年7月承担了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2008 2009年度重大项目“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对基层政府的影响:财政能力、事权执行及基础公共服务”。该项目已于2010年12月通过评审,按期结题。该项目的结题报告经过完善、充实,以现名“中国县级财政研究1994--2006”,编入“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论丛”,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汪晖,陶然本书以多次全国范围内大样本抽样调查和典型案例调查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土地制度面临的困境、成因、制度背景以及改革路径。考察了目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相关财政、户籍制度改革之间的紧密关联,给出一个土地制度和相关财政、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个方案的含义进行多方面的讨论,给出了一个从财政角度对上述整体改革方案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学术活动
清华-财新论坛
学术年会
国际会议
学术沙龙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CIDEG竞赛
研究项目
产业发展
环境治理
制度变迁
研究报告
CIDEG政策研究报告
最新研究报告
历年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
研究员
博士后
访问学者
成果出版
CIDEG研究论丛
CIDEG文库
服务经济译丛
服务外包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丛书
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