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时报》:隆国强:浅谈“十三五”期间中国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战略发布时间: 2017-03-30

3月2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CIDEG学术委员隆国强在“国研智库大讲堂”2017年首讲暨国研智库数字广播平台——国研智库之声启播仪式上就“十三五”期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报告。该活动由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和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主办。

 

国际环境的四化


“十三五”规划的中央文件里,对国际环境的基本判断讲了四化,包括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世界多极化


隆国强认为,在全球的格局里,发展中经济体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会影响到全球整个治理体系各国话语权的问题,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多极化的进程中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从个位数上升到百分之十几,国际影响力大幅上升。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全球经济地位没有变,二战刚结束时美国占全球GDP比例在一半左右,现在GDP占比下降到1/4。下降的更多的是日本、欧洲一些老的发达经济体。这些变化使现在全球事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全球治理体系发挥作用,但是政治世界的多极化告诉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有更多的国家来共同决定人类的未来。当然中国作为一个新型大国,我们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似乎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应该怎么判断经济全球化和未来的前景呢?隆国强认为,我们一定要看经济全球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的内在配置要求,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生产要素需要在越来越大的市场范围内进行配置,这样就会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都纳入到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各国之间深化分工,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全球经济运行的效率,简单的说,经济全球化是块有利于人类的大蛋糕,而能够支撑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力量是技术和体制。


隆国强表示,支撑全球化的技术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大规模航运技术,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背后是运输技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得很多商品可以跨境流动,生产过程就可以形成全球生产价值链,这是一个经济基础。隆国强还提到,技术的进步一个是航运技术,还有一个是信息技术,这两者大大降低了企业、商品、服务跨境交易的成本。


“物流成本的降低得益于运输技术,特别是航运技术。”隆国强提到。全球的资金和信息是需要特别跨境流动的。支撑资金和信息的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流动特别高的情况下,设想一个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管理起来很大的成本就是信息,没法监控,也不知道分公司具体做了什么,常用的是让派过去的员工回来报告账目等信息。这样的监控不一定是有效的,也是不及时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比如沃尔玛在中国开了好几千家柜台,每一柜台的收银交钱刷卡的同时数据会输入到中央系统。能及时知道每一台收银机的金额变化和对应的货架商品、仓库库存的变化,这些完全就是智能化。”隆国强说到。


还有在我们看来都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比如说远程教育等,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远程教育变得方便低成本。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信息的沟通带来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的变化,而是对整个全球各种各样的生产、交易、服务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第一个力量技术。


第二个力量是制度,全球化有利于做大蛋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竞争比较弱的地方,他希望我是否多占一点别人的市场,让别人少占自己的市场,所以很长时间从重商主义开始保护自己的市场”隆国强说。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家政府之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担负的职责就是要降低制度性障碍。就像通过技术克服的是物理障碍,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和全球治理降低的是制度性的障碍。


文化多样化


文化的多样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工业化以后人类对待各种文化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工业化摧毁了很多小的文化。但随着人类不断反思工业化的时候,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中国人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带来的流行文化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是文化多样性的力量在继续的推进。


社会信息化


隆国强认为,信息化是划时代的革命,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深刻的影响了政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对待信息化的深刻变化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要积极的拥抱,去抓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尽可能把它带来的挑战化解。任何一个事都是双刃剑,就像工业化创造了财富能力、生活的便捷,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这是现在所处的大时代的变化。

 

对外开放战略的建议


全球经济当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修复期,隆国强预计,全球经济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期,需要新技术革命来振兴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深化,各国也都在力图新一轮技术革命抢占制高点。同时,目前也是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新一轮经贸规则的密集构造期。多边合作组织发展陷入停滞,区域合作组织快速增长,区域组织成为新一轮经贸规则的载体。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外需低迷,竞争加剧,双边贸易失衡与保护主义抬头,增长格局调整,金融风险增加。但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为中国经济的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期。”他表示,全球和平与发展现在是主流,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将有助于中国在一些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例如新技术下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其次,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有利于中国出口结构升级,推动海外并购,实施人才与高端产业的引进。


隆国强认为,中国需要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构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参与和支持多边经贸体系,实现合作共赢;同时需要注意保证金融安全与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开放,防止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资源能源价格话语权。对于如何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问题,隆国强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 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必须全社会重新树立高度重视实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思想意识;形成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多种多样的有利于促进研发及产业化的新机制。 


二 调整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战略

从保护发展向开放发展转变,调整目前对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因为幼稚产业适度保护有利于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但过度保护或过长时间的保护会让企业失去技术创新动力。 


三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大企业是主体,能最大限度分摊研发成本,赢得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改革国有大型型企,将其改造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同时,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 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改革教育体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培育一大批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加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投入,力争尽早突破技术瓶颈。


五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以成套设备为重点,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扶持力度,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并逐渐向发达市场渗透。


六 以加工贸易上游料件的进口替代为突破口

加工贸易上游料件大部分是资本技术密集的中间产品,从加工贸易料件进口替代入手,可充分利用发挥下游加工环节在中国的特殊优势,实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的“借船出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