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主题论坛 > 清华-《财经》现代政府与公共治理论坛 > 系列论坛2 > 嘉宾发言实录

胡象明:邻避治理模式是构建共享、信任、合作的模式发布时间: 2015-10-21

谢谢我们薛院长的邀请。社会稳定危险评估公共信任,我今天整了一个PPT,主要介绍以及垃圾厂的介绍,今天就就不讲了。齐老师讲,是一个困境问题,如何走出这个困境,谁的困境,谁走出这个困境?我想这个问题先谈两句,我想我们要看到现在邻避工程的话,他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必然要有的,如果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大家都有共有认识,城镇化、工业化,必须要有,这个困境既不单纯是政府的困境,又不单纯是企业的问题,是政府的困境,是企业的困境,又是我们公众的困境,是我们所有人的困境。因为有垃圾是一个事实,不能每家每户自己消化,这个解决不了,他是必然有的问题,所以这个困境,我觉得应该是大家的困境。

 

第二我上次交流讲的公共信任事件,所以清华一位老先生问我,说你讲了半天,到底怎么解决这个困境呢?因为我上次差不多讲了两个小时,如果还要讲怎么治理的话,恐怕时间不够。所以我今天把那个问题补充一下,我们要怎么走出这个困境?我的意思是,我有一个最简单的名字来表示,上次我们朋友讲到治理问题,走出这个困境,我们要构建一个怎样的治理模式,跟你这个邻避事件,治理模式应该是一个共享,想办法构建一个共享、信任、合作的模式。上次也分析了,首先是一个利益问题,我们的利益问题当时分三个模版进行调查的,一个是经济和物质利益的问题,就是说利益相关者或者居民,在这个项目上的时候,他认为物质和经济上的审视,第二个模块可以解决评估,第三是政府行为,政府企业违规行为,怎么评估。利益有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这个工程站在第三方有什么利益问题,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因为环评,企业参与公民调查,实际上不行的,你评估,没有发现问题,老百姓评估发现问题。所以我觉得是一个信任的问题,老百姓信不信政府和企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大的环境,第二个认知上的差距,政府有一套专家的评估利益问题,环境问题,这就是官方的认知,尽管这些认知可能很科学,但是老百姓的认知差距很大,当信任关系建设不起来的时候,导致什么结果?信任影响行为,行为个通过信任和不信任,肯定或否定,导致行为上的合作或者冲突,当他的信任表现为认知比较接近的话,我们现在非常大的公信团体,这个不好控制,只能一般的理性分析,认知上的差距很小了,他的信任程度高,利益相关者周边的居民,跟政府、企业、开发商,他们的合法的程度比较高。相反如果认知差距比较大,他的信任程度肯定低,理论上是有必然性的,这是有心理学的理论支持的。

 

如果说这个分析,我们要解决一个信任的问题,利益的机制不要讲的太多,有很多问题需要共享,我们现在的补偿机制不是给钱不给钱的问题,你破坏了他的环境,就要改善他的环境,比如说在垃圾厂附近绿化好好的,草坪搞的好好的,还有一些健身设施,对周围的居民是免费的,对外面的公民是免费的,建垃圾厂还有土地的问题,入股的股份由居民来分红,这是利益机制的问题。信任的问题,主要是周边居民在认知上,降低他跟环评的差距,办法是什么?我很反对教育,教育是把老百姓当傻子,让老百姓接受你这个东西,不应该这样,老百姓的认知在哪里,从里上讲,他本身科学的知识,第二你是信息公开的问题,所以更多的是什么呢?一个是普及科普知识,第二个信息公开,利用这些问题,而不是教育,教育是把你的认识灌输给他,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所以你要使他的认识,进行科学、正确的认知,老百姓的认知可能受到信息的不一样。谢谢。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