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星岳雄:中国的赶超型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结束发布时间: 2017-05-26

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第一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的赶超型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结束,中国经济还存在增长空间的。第二,中国现在讨论金融热潮不易出现的理由和当初对于日本经济的讨论极其相似,日本此前的泡沫破灭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保持警惕。第三,关于僵尸企业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僵尸企业,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或许是更坏的消息,但是如果现在能够让他们破产,就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未雨绸缪。

本文根据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CIDEG学术委员星岳雄在520日“2017 CIDEG年会”上的题为《中国的未来——以日本为鉴》的主题发言整理编辑。


首先,星岳雄回顾了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并指出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时间有所不同的,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体现在:1)两国的经济增长都是追赶型,都是从发达国家那儿引进先进技术,然后用大量的年轻的劳动力和很高的储蓄率获得发展;2)家庭的高储蓄率导致资本积累很快;3)外汇汇率稳定;4)政府主导经济。星教授认为,和曾经的日本一样,中国经济也出现了放缓现象;但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能够顺利摆脱经济衰退,进入新常态。尽管如此,日本过去经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星教授接下来从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热潮和僵尸企业。

 

1.       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因而最终在经济发展上能与发达国家趋同。

1.jpg

星岳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的GDP变化趋势,图中显示了发展中国家不断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其中,中国的人均GDP较低,增长潜力较大。因此,尽管中国经济现在放缓,但仍可以继续走追赶型道路,依然会保持较快增长。从知识产权的进出口角度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依然依赖进口,从出口技术中获得收益的时期还没有到来,因此可认为中国的追赶型的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结束。

2.jpg

 

2.       金融热潮

现在的中国和八十年代的日本一样,都有很高的国内的储蓄支撑。日本八十年代的过剩储蓄由于不能够转移到国外,因而减少日本的贸易赢余,引发了国内失衡,最终催生了泡沫。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国际失衡问题。中国过剩的储蓄,过去通过出口的方式转移到国外,但海外出现金融危机后,过剩的储蓄只能在国内消化,因而出现了资产和金融的热潮。星教授认为,对外的失衡得到解除,反而引发了对内的失衡。

面对现在中国的金融热潮,多数人的共识是不需要过于担心,许多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中国的金融热潮不会引发金融危机的理由。但星教授指出,现在提出的中国不出现危机的理由跟八十年代提出的日本不出现危机的理由相同。日本之后出现的泡沫破灭也提醒我们应当对于中国的金融热潮保持充分警惕。

 

3.       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在正常的市场竞争应该被淘汰出去,但由于银行或政府的支援才得以苟延残喘。僵尸企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阻碍经济增长:1)僵尸企业效率低;2)僵尸企业和健全的企业一起竞争,妨碍高效率企业的扩大,也妨碍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3)僵尸企业会占据一些优秀的人才;4)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一些资金不能够流向健全的企业。

 


星岳雄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日本、OECD和中国僵尸企业的情况。其中,日本的僵尸企业占比在泡沫经济破灭的九十年代初开始增长很快,而OECD的八国的僵尸企业占比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也很高。这两个地区在金融危机之后出于对于就业的考虑对很多企业进行了保护。然而在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出现了。今后如果金融危机发生,那么为了保就业,政府可能进一步推出政策来维持僵尸企业,那么僵尸企业的情况就会更加严峻。但在危机之前意识到僵尸企业的问题也是一种幸运。星教授认为中国现在应当尽量让这些僵尸企业破产或者重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把僵尸企业的影响减少最小。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