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吴敬琏:如何让改革落地生根发布时间: 2016-05-18

如何让改革落地生根?

 

吴先生坦言:有一些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不衔接,执行部门有点慢,要防止改革流于“空转”,助力中国经济走出困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地攻坚:一,防止改革流于“空转”的关键是注重顶层设计与上下贯通。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调结构”。三,转型阵痛难以避免,应当普惠性减税。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当从增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五,城市化应该是市场主导的城市化,而不是扩大规模摊大饼。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吴敬琏认为,之所以推出它,是由于误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框架去分析长期问题,最终导致投资回报递减、杠杆率不断推高和资产市场泡沫生成的情况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应当从供给侧寻找原因和应对方略经济。吴老强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当从增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至于当前中国的应对方略,吴敬琏认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改革。重点在于:要在稳住大局、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集中主要力量推进改革,建立能够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机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同时,改革转型的阵痛难以避免,因此吴敬琏也建议要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例如,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隐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停止对没有回报或回报过低的项目的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 输血,停止“刚性兑付”,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重整,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鼓励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兼顾保障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需要辅之以短期政策,例如运用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应当发挥辅助作用,以便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具体而言,实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但“去杠杆”还应当是总的方向。运用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应当指向发挥企业积极性的方向,例如普惠式的降低税负。

 

注重顶层设计,上下贯通

 

吴老认为,我们现在的改革往往流于上传下达的“空转”,而没有落到实处。不止是财政部门有这个问题,好像有好多国务院的部门都有这样的问题。怎么能够形成一套能够贯通的机制?需要顶层设计,因为经济是个大系统,从子系统各自去设计,它往往无法协同,它不能够积极地互相配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好的经济改革,也有很好的顶层设计了,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但是它好像没有办法贯通,在贯通机制上好像存在问题。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我们的经济和生态专业小组。顶层设计主要的党中央的参谋机构,在经济方面是中财办,中财办主任刘鹤同志是兼着发改委副主任的,发改委党组的副书记。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设计,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是国务院一个单独的小组,它和顶层设计之间应该贯通起来。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

 

在提到“供给侧改革”时,吴敬琏并不赞成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说法,因为习总书记说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把这个词分解为三个词,一个“供给侧”、一个“结构”、一个“改革”,而吴敬琏认为它应该分成两个词,一个“供给侧”、一个“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革,但如果把“结构”两个字单独出来,有人就把它解说为“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这就走了岔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而非行政调整。在去过剩产能时,资源应当流动起来,让市场决定资源的去向。比如说工作岗位,职工就要从过剩产能的企业走出来,进入新的就业岗位,前两年服务业的发展就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当然,我们从去年其实可以预见到,现有的措施不能够保证服务业进一步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再配置,还要发展一些产业。

 

产业的发展,也不一定必须是新兴产业。正所谓“不管是土豆片还是半导体芯片,只要能赚钱就是好片”,不需要政府去指定发展哪个产业,市场自会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产业,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只需要准备条件,让从业者愿意发展,又能发展,那就可以创造就业岗位。

 

现在的“营改增”就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法。营改增本身是有两个效果的,第一,营业税这个税是妨碍分工的,而增值税是对分工深化没有妨碍的,所以也就是说它能够鼓励分工的深化。第二,在税率计算上要尽量想办法降低税负。虽然税收减少对财政的压力比较大,但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个压力了。

 

走出困境的关键是提高效率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2016年底或者2017年上半年,我们的经济会触底,因为房地产投资触底,然后回升。吴敬琏则认为,这种需求侧分析的方法是不对的,长期经济分析必须从供给侧做。供给侧要素有三个:资本形成、新增劳动、效率提高。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不能寄予太大希望,当然加强教育争夺劳动力素质优势也是重要的,但是这要花很长时间。第二就是投资,投资现在已经是过度了。所以,关键就是提高效率。其实,现在供给侧分析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就是我们要保证经济走出困境,关键就是要提高效率,靠效率的提高来支撑增长。如果靠需求增加来提高增长,那就会犯错误。

 

不过,我们也知道,效率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提高效率这个问题从提出来到现在已经35年了,正式提是21年,但总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现在的情况和日本还不一样,日本是在很富裕的情况下经济停顿了,我们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要是经济停顿了,那还得了?我们毕竟是经济的底子较为薄弱的。所以,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市场主导的城市化能存利去弊

 

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不断地在调控,但是三四线城市又面临去库存的问题。吴敬琏指出,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别的国家都是市场主导的城市化,我们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城市化,于是它造成的结果就是行政级别越高,规模就弄得越大,变成一个造城运动。造城运动的结果使得城市化的效应发挥不出来,而它的副作用变得很大。

 

实际上,我们必须先了解城市化的目的,然后再做城市化。如果是在20042005年说城市化很重要,这是因为它能够增加投资需求。后来人们说这个意见不对,城市化的目的是增加消费需求,因为农民进了城,他的消费需求就增加了。但是这也是错的,因为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求,有了收入才能增加需求,否则只是欲望。所以大家后来都认可,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自然结果。城市的功能是人的聚集,能够通过交流,通过碰撞,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制度。所以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工业化。

 

工业必须聚集才有规模经济,才能够产生新技术,而人的聚集就会有副作用。第一个副作用就是生活费用提高,第二是生态自净能力降低,第三是交通拥堵。市场主导的城市化会自动地找平衡点,既要得到城市化的好处,又要防止它的副作用,就形成一个城市的理想结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