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德地立人:追思青木——中国改革真诚的同路人发布时间: 2015-10-18

  2015716日晚,11号台风登陆日本高知县,东京风雨交加。我正在东京家中休假,突获噩耗:青木昌彦(AKOI Masahiko)老师今天下午在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医院去世了(美西时间15日)。我顿感悲恸不已。

  青木昌彦是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导师,毕业多年来师生情谊甚笃。今年4月底,我还在北京接待了青木昌彦、弗朗西斯·福山一行。那日程紧张的四天安排,每个细节都犹在眼前。记得424日,主要活动到中午已结束,其他人也先行离开,青木在东京的百岁老母正在病中,但他仍按计划在下午参加了与清华大学学生的交流。那时他已开始咳嗽,出声都比较困难,不过仍然认真回答了每个问题。在场的学子都为国际学术界的大学者能参加他们社团活动而兴奋,青木也为这些学生的认真所感奋,最后,应同学们的要求,用颤抖的左手写下了“新结合:Innovation for Students of Qinghua”(因早年写字过多,他的右手不能写字)。这恐怕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留言。

  那天活动结束后,我送青木到机场。他那消瘦的身躯、洁白的长发、站在电梯上挥手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却成永诀。自从上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在日本著名友好人士冈崎嘉平太的推荐之下,青木第一次访华以来,估计不下七八十次踏上中国,这最后的一次也意义深远。

  青木乘坐的飞机飞向东京。第二天,青木送走了对他人生影响极大的母亲。不久他回到斯坦福大学,当天就住进医院,其间所患肺疾经医生抢救本已好转,也曾回家,不想又病重入院,直至辞世。

  青木昌彦1938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他曾讲过,“自己的人生是不断开启创新的冒险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日本国内反美学生运动高潮时期,他在东京大学学习。他是全国学生联盟核心组织“共产主义同盟”的著名思想领袖,曾用“姬岡玲子”的笔名写下许多文章,在学运中影响很大;后转入经济学领域;1962年从东大经济系毕业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向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教授学习数理博弈理论,并于196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青木昌彦曾在哈佛大学、京都大学执教,后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任终身教授。在这期间,他发表了有关企业、企业治理结构、模块理论、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以及日本、中国、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制度研究的大量著作和文章,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主要著作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中国便有《现代企业》《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多元性》《比较制度分析》等,另有自传《我的履历书:人生中的“越境博弈”》行世。

  青木昌彦擅长以数理博弈理论为工具,从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等历史角度,研究和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的社会制度,开创了新的经济学领域,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2008年至2011年,他任国际经济学学会主席,1990年获日本学士院奖,1998年获第六届熊彼特奖,据传曾几次被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

  青木昌彦一直密切关注并真诚地支持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他在中国经济学者尤其在积极推进改革的学者中影响较大,但又与有些激进的海外经济学者不同:他主张,在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经济改革虽需要一个总的蓝图,但在具体执行中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搞“休克疗法”等。在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比较制度分析、亚洲及日本发展模式的借鉴等方面,他都有专著或文章写给中国读者。他是著名的1994年“京伦会议”的主要成员,并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基金会顾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心学术主席。他以自己在经济领域的研究和视角,为媒体的专业报道提供支持,是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首位外籍委员。他通过在日本的影响力,常给中国学者、官员到日本学习和考察提供方便,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上大学的资助等。

  在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方面,青木昌彦更是着力甚多。近年来持续五年,聚集了美、中、日和亚太区一批学者的“斯坦福-京都”论坛,就是他的大手笔。论坛前年结束后,他还一直筹划再建同类论坛。如今,这一努力只能留给后人了。

  青木辞世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很多人给我发短信表达了惋惜。很多人并不直接认识他,只是因为他对中国的关心、影响而引人关注和爱戴。日本(还有美国)少了一位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学者;中国少了一位真诚的改革同路人。

 

(本文作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德地立人)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