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卢迈:中国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解决方案发布时间: 2015-10-18


5月1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清华CIDEG理事卢迈参加了“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对于劳动力市场转型和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发表独到见解。

 

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需要分层讨论,熟练劳动力短缺是重点问题

 

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有7亿多劳动力,为什么还会存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所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发达国家约有20%~4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随着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和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变化,无论印度、土耳其还是英国、美国,都在推行大规模的培训计划,帮助年轻人找到工作。在我们国家,大概有三种层次的劳动力,现在需要考虑哪种更短缺。

 

第一个层次是刘先生(注:刘芹先生,晨兴创投董事总经理)这样有创新能力、有管理能力的人。以往在这一层次上,有两种人会涌现出来,一种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有工程技术背景;另一种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背景。现在我们需要第三种人。南加州大学做过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企业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罗列出一百多条人才所需的素质,最后在里面筛选出最重要的几条。那么选出来的是什么呢?

 

有五个方面的素质,对于企业界的高层管理者至关重要。第一,是360度全方位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文化方面的能力。第三,要有同理心,这是一种社会技巧。第四,要有适应性,能够适应新技术、新变化。第五,是对于新的变化、新的东西保持好奇心。以这五项来看,有些素质或许不是大学或MBA项目能够培养出来的,因此公司自身也在进行相关培训。例如说,考察一位企业管理者是不是有同理心,可以让公司员工360度对其进行打分,让管理人员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缺点。具备这五方面素质的人才是有的,目前大概有少数的高级领导者正是如此。在未来,这些素质可以进一步培养起来。

 

第二个层次,是我们的技术队伍和管理团队,即公司的中层,每个公司都需要大量这样的人。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七百多万,出国学习的人数已累计达到350万,其中有170万继续留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还有180万已经回国。去年出国人员当中,近46万是去海外学习的,这46万人里大约40%去读研究生,40%读本科,还有20%左右去读高中、初中等等。只要有条件,中国人在子女身上都舍得投资。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公司招聘时,都有很好的可供选择的人力资源。至于说这方面的供需还存在差别,那就是教育体系的问题。有大约30%的大学生在工作第一年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属于正常现象,但需要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学生适应市场等多方面的调整。

 

第三个层次,是熟练劳动力。现在我国的熟练劳动力非常短缺。我们看到,招工难是很普遍的现象,且工资连续多年快速上涨,过去五年里工资上涨几乎都超过10%,这对于企业来讲是很大的压力。熟练劳动力这个队伍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走出去打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只有小学程度。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后,农民工平均受教育水平是初中。而现在,主要劳动力基本都是高中毕业。去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6%,离2020年达到90%的目标已经很接近,一年提一个百分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升,起码提升了四至六年(的受教育水平)。


 

中等职业教育是提高熟练劳动力素质的抓手

  

熟练劳动力队伍里面有一支队伍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也很重视,但是社会对他们始终不是太重视,家长对他们也不是特别尊重。有多少人在这个队伍里呢?现在有1900万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中有89%是来自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是免学费的,并且对农村学生有补助,另外还有40%的学生享受生活补助。余下的11%来自城市,而这11%里面有一半人来自于城市贫困家庭。这1900万学生群体中,集中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我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随机调查了几个学校,那几个学校里面来自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和离异家庭的孩子超过40%。中职学生中考分数很低,有一半的人达不到中考总分的一半,所以才去了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里的老师觉得学生不行、职业教育不行。由于国企工人下岗、工人的社会地位下降,使得人们心目中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也低。

 

刚才有的演讲人提到职业教育的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我想,我们就是中国模式,好好办好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就行了。把这1900万人培养好,让他们有自信心,让他们愉快地在学校中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需要愉快地成长。他们和高中生不一样,高中生每天做作业、考试,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考试压力,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而且又住校。需要把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好,把校长和老师培训好,校长不要歧视、看不起学生,老师要有双师技能。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还是在提高的。国家办了示范校和重点校,还有省办的重点校和示范校,这两类学校占学校总数的1/3,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0%。学生第一次就业率很高,但对口就业率大概是40%,我们希望将来能看到这方面的提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计划设立“赢未来”项目,就是希望通过试验帮助中等职业院校提高水平。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运行,学生中有62%离开本县到市里或到外地城市去上学。未来,他们是城市劳动力大军的新成员,是城镇化的新居民。培养好这部分人,使每年有6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将来熟练工人的供求差距能够逐渐缩小。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劳动者的总数是在下降的,各省市政府需要未雨绸缪,改善中职教育环境,争取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本市上学并就业。

 

最后,我们所有在大学里的问题、中学里的问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学习的问题,都应该再往上游找一找。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教育,而很多学生在幼儿阶段大脑发育的时候营养不良,在小学里没有接受很好的小学教育,这两者使得早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都要从农村的学前教育去找原因,从农村孕妇的营养保健中去找原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做这些方面的试验。中国现在的0岁到15岁的儿童总数已经降到总人口数的16%,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宝贝疙瘩。一个孩子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国家都应该要特别小心、特别在意地把每一个人培养好。

 

浮躁和贪婪的社会风气需要改变,尊重工匠和技艺的文化传统需要传承

 

我在工厂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八级技工,那是我非常尊重的人。一旦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就全靠他了。后来国企逐渐衰落,下岗人员多,这些技术工人的作用,现在还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和重视。而社会文化也在强调短期挣大钱。比如说,电焊工八千块钱一个月,现在也不是太容易找到,因为人们不愿意学这项技术,觉得对身体健康有损害。现在的大型船舶需要特别好的技术才能焊好,但是我们又培养不出来这样的人,这是个问题。

 

现在这个社会不单单是浮躁,贪婪的风气也在蔓延。我们确实主张劳动要有所回报,比如说工人在厂子里做活,应该有两个动力驱使,一个动力是觉得我做的这个事情有意思,我有创造性,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另外一个动力才是金钱市场的回报。但是我们看到,就在这一代人中间,有的人很快就赚钱翻了番,在哪哪儿买了房等等。这种社会风气不太对。如果社会慢慢发展起来,可能大家还会觉得我要奋斗,我要努力,我要慢慢积累,并把财富一代一代传下来。但是也像徐小平所说,现在很多变化都会很快发生,如果说我们持续尊重技术、尊重技术方面的人才,将来社会风气应该是可以扭转的吧。日本和德国具有尊重制造业工艺和技术的文化传统。中国从文化上来讲,也有尊重工匠、尊重技艺的文化继承。在历史上,我们生产了这么多精美的产品,现在有市场需求,又有文化传统,工匠精神会受到尊重,市场会慢慢来筛选、来引导。

 

德国有很多退休的职工,现在这些职工返回学校教导新的工人。我们筹备设立的“赢未来”项目,就是想把德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退休的技师请到中国来,到职业学校去教书。我们或许也可以做这样方面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把外国优秀技工的做法和精神带到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来。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