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薛澜:如何理解疫情“大考”中的制度逻辑发布时间: 2020-02-27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部署。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主持高层会议还是开展实地调研,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提出疫情是一次“大考”。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就如何理解中央决策层的制度改革措施、提升制度的针对性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展现制度逻辑:周密举措细化部署安排


面对疫情“大考”,习近平在会上分别从法治保障、疾病防控体系、疫情救治体系、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方面作出改革部署。


对于如何理解中央决策层的制度改革措施,薛澜教授表示其背后反映出两条逻辑线索。其一,可对应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法制、体制、机制,从多维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其二,可对应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流程管理,从重大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来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和效率。


薛澜指出,从立法到预防均是“事前”进行风险防控,避免“大疫”发生;“事中”则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领导体系来有效应对;“事后”则涉及到各方善后处理,包括通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来解决患者和医院“后顾之忧”。


提升制度针对性:问题导向直面短板漏洞


习近平在会上提出,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外界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这并非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提“短板”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更有助于提高制度建设的针对性。


例如,此次疫情爆发被认为与野生动物非法售卖密切相关,习近平提出,“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针对防疫期间地方供应物资持续短缺,习近平指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对于基层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习近平强调,“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对此,薛澜表示,相关部署安排体现出问题导向和直面矛盾的态度。针对当下出现的问题,决策层抓住短板、弥补漏洞,“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坚持过往好的经验,吸取新生问题的教训,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制度建设。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