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周大地:碳中和要求能源消费进行重大调整发布时间: 2021-03-26

对于如何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周大地认为,中国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地实现零碳。而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还要更提前。例如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


周大地建议,中国的能源领域要争取“十四五”做到能源碳达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实现能源碳达峰吗?对此,周大地说:“我觉得时间一点都不紧。因为要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也就是能源基本低碳化,化石能源基本上退出去。如果现在还在增长,后面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它减下去?而低碳转型,早日达峰,可以避免让我们在原来已经不可持续的道路上继续往下走。”


周大地指出,在这个时间内,要把能源全部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确实是很困难的。但是难度虽然大,也不是不能做。一定别舍不得。


据周大地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只有不到6000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6亿吨煤、1亿吨石油的产量,天然气基本没有。而到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约38亿吨,原油产量1.95亿吨,天然气产量1888亿方。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很不容易。而我们现在各方面生产能力比那时候强多了!”周大地感叹,“现在的技术进步很快,再把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建立起来,我想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商,全球四大风机制造商之一也在中国,我们还有体制优势,真正想转型并不是做不到的。”


“另外,现在我们的能源转换效率仍然不高,能源的一多半是在转换过程中浪费掉了,如果变成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支撑电力系统,转换的部分基本上就都省下来了。”周大地补充说。


周大地强调,实现碳中和也是必须要干的事,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现在我们的排放强度虽然下来了,但是总量仍然比较大,只有通过能源低碳化才能彻底解决。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也必须实现碳中和。再往更大来说,只有建立更清洁、更可靠、更安全的新的能源系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尽管有挑战,但是也是保证整个地球生态不出现颠覆性重大灾害的必由之路。


不过,周大地也强调,“达到碳中和不完全是一个能源本身转型的问题。”


周大地表示:“能源行业的能源需求是由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来决定的,包括工业用能、交通快递、日常生活、建筑、办公等等,处处都会用到能源。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化石能源所占的比例仍然很高,所以,真正要达到碳中和,不但能源供应这部分要从化石能源转为非化石能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消费也要进行重大的调整和转型。”


周大地进一步分析说,要节约高效,合理消费。把对化石能源的浪费性消费,转化成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来供应。中国现在每年进口那么多石油,其最主要的还是用在交通上,如果整个交通系统实现电动化,就可以减少很多。所以,实际上不是一个生产高效的问题,而是消费要合理,同时也要高效。


再比如,冬天南方要不要集中采暖一直很受关注,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设计。一是房子不能撒气漏风,二是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例如空气源热泵,用热泵的方式用电,而不是直接烧电炉、烧油汀,因为用热泵的方式一度电可以抵两三度电的效率。


学术活动
清华-财新论坛
学术年会
国际会议
学术沙龙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CIDEG竞赛
研究项目
产业发展
环境治理
制度变迁
研究报告
CIDEG政策研究报告
最新研究报告
历年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
研究员
博士后
访问学者
成果出版
CIDEG研究论丛
CIDEG文库
服务经济译丛
服务外包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丛书
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