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杨越:与自然和解:双碳目标下的蓝色资本发布时间: 2021-07-15

7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网主办、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碳中和与未来能源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围绕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发展助推经济模式转向、新一轮能源产业变革下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等核心话题展开,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为大会作了主旨演讲。包括SICGI2021学员在内的来自院校、智库、企业等多个单位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144.jpg

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219.jpg

杨越老师在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杨越代表CIDEG中心在大会“新理念、新技术助力目标实现”单元作主题报告,杨越博士指出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理念创新,并以“与自然和解:双碳目标下的蓝色资本”为题分享了双碳背景下将自然资本纳入经济决策,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海洋蓝色资本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为例介绍了能源产业生态化方面的机遇和挑战。现将发言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与自然和解:双碳目标下的蓝色资本


01 造成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自然观的长期错位


自然观是人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类对于自然的看法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发生着变化。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中便指出,生态危机的出现不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出现了问题,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矛盾。工业文明时期的价值逻辑往往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置于对立面的零和博弈。“生产—消费—废弃”的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将自然界作为索取原材料和消解废弃物的天然场所。由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益核算体系,未能将能够反映自然资源减少和环境退化代价的自然资本纳入其中,无法充分反应健康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福祉的真实价值,在经济社会活动决策时,强调既得利益和短期利益,因此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异化,最终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矛盾。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342.jpg


02 与自然和解的关键在于正确自然观指导下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当前中国提出的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场伟大实践,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人类可以通过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实现与自然的和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自然观是以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认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意义,是通过生态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更大范围实现宏观动态和系统的平衡,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实现协同,强调的就是在发展维度上实现人的活动和自然的生态属性的效益最大化。而关于“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思想则内生于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完整性的深刻认识,强调用更加全面整体和生命的观点来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并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中国。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431.jpg


03 深刻理解“双碳”这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长期以来,自然观的错位集中表现在人类经济活动对于自然资本的无视,一方面表现在传统效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表现在价值转化机制的不顺畅。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向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的新发展模式转变,不仅仅需要自然观的纠偏和发展理念的转变,更需要辅以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动力和评价机制,需要改革经济、金融和生产系统,将自然资本纳入决策体系,引导和推动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浪费就是典型的由于人类自然观错位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为了更有把握地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私营部门将实现碳中和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和愿景。而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过程,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系统性变革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527.jpg


04 双碳背景下自然资本的机遇和挑战


碳中和的行动逻辑可以概括为如何缩减“源”的排放以及如何增加“汇”的吸收。已有的碳中和行动路径和方案设计基本围绕零碳能源体系、生产生活方式的高效循环利用体系以及负排放体系三个方面展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以两山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自然观逐渐形成,双碳行动版图中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本,创造更多生态效益的行动势必将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同,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解的新机遇,相关产业与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其中,光伏治沙、渔光互补、海上风电制氢、海上浮动混合可再生能源平台、“海上风电+海上牧场”等都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本,创造更多生态效益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创新应用场景。


微信图片_20210928093620.jpg


此外,将自然资本纳入决策体系仍需要面对和突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效益核算和评价体系,它决定了价值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增长的动力;二是生态技术进步,它决定了包括自然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凝结到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中去;三是市场转化机制,它决定了最终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价格以及资本回报预期。




学术活动
清华-财新论坛
学术年会
国际会议
学术沙龙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CIDEG竞赛
研究项目
产业发展
环境治理
制度变迁
研究报告
CIDEG政策研究报告
最新研究报告
历年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
研究员
博士后
访问学者
成果出版
CIDEG研究论丛
CIDEG文库
服务经济译丛
服务外包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丛书
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