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观点

陈清泰:“双碳”、芯片、供应链,新能源汽车2.0三大关键词发布时间: 2021-10-14

“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发展阶段,也就是说,要从电动化1.0时代进入网联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10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说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这场变革的发展,汽车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新进入力量高度关注的、既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汽车产业升级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在全球减碳行动的推动下,汽车供应链的低碳化正成为继供应链安全之后影响供应链变革的又一重要因素。


重压之下的“双碳目标”,“卡脖子”的芯片短缺,供应链的短板问题,无不是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关注领域。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CIDEG荣誉顾问陈清泰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对新能源汽车2.0时代的思考。


第一,电动化与“双碳”的问题


陈清泰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按各自时间表、地区实现的一个目标。目前,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是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且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于保有量仍处在增长期。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2018年,我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增长5.8亿吨,其中5.1亿吨来自于道路交通,占总增量88%,十年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增长了557%。不仅如此,2020年中国千人保有量只有192辆,美国为837辆,日本为519辆,马来西亚为433辆,俄罗斯为373辆,巴西为350辆。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汽车保有总量还有翻番的前景。


“如果新增保有量仍然是以燃油车为主,那将造成巨大的灾难;只有新增部分都是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的汽车,再加上存量汽车更新的时候陆续转向电动化,道路交通排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陈清泰说到,中国汽车的电动化进程必须快于其他国家,并以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实现。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汽车的电动化必须放在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但电动车要与这些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构成互补搭配,则涉及到能源体系与交通体系的对接,技术创新的支持、基础设施的保障,标准法规的规范等,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按照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规划部署、统筹协调。


第二,芯片断供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芯片和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化的基础,将是竞争的焦点。”陈清泰指出,传统芯片供应体系供应不足、全球高性能车载计算芯片产业格局没有固化,这两个因素为我国新起的车载芯片企业打开了一个在竞争中崛起的机会窗口。为此,他也鼓励我国的芯片企业、软件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讯设备企业看准这一发展趋势,走到前台迎接难得的创新发展机会,与汽车企业跨界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汽车强国的宏伟目标。


从历史原因看,中国汽车芯片起步晚,涉及发动机地盘等安全芯片国产化率3%,车规级认证标准也不在国内,用户信任度不高。而过去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超高集中度,在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方面实现了持续的跃升,使得某个区域或国家出现自然灾害、基础设施障碍或地缘政治摩擦等问题的时候,出现全球芯片产业不同规模、持续时间不等的断供。


可喜的是,伴随着国内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产品智能化的快速升级,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快速成长,车用芯片设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良好的验证前提下,国内车企与芯片企业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供需关系。近年来,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一批国内芯片公司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


此外,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软件的经济技术价值越来越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无论在技术能力、产业规模、创新活跃程度都走在全球的前列,新能源车企都在自主或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积累,为创造我国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中国版打下了基础。陈清泰认为,在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归一的过程中,各家企业都有竞争胜出的机会。


第三,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


陈清泰说到,每一次汽车技术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核心的技术、关键的部件却大多出自零部件公司。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可供借鉴、没有成熟的部件可供选购的情况下,主要企业对研发和零部件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跨界的产业和企业从中看到了机会,大举进入,与整车企业合作建起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在电池、电机、充电桩等零部件领域,很快成长出一批专业化公司。宁德时代、国轩、孚能、科力远、中车公司、特来电、中兴等。


“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陈清泰直言,如果国内没有很快建立起很给力的供应链,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绝不会有今天。

他也表示,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70%以上面临重构;与此同时,价值链也在迅速变化,软件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有机构预判,在整车成本系统中软件将从成本的15%上升到60%。


“未来汽车所涉及的软、硬件系统,绝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全部覆盖的。”陈清泰指出,跨界融合、企业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才能固本强基。


学术活动
清华-财新论坛
学术年会
国际会议
学术沙龙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CIDEG竞赛
研究项目
产业发展
环境治理
制度变迁
研究报告
CIDEG政策研究报告
最新研究报告
历年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
研究员
博士后
访问学者
成果出版
CIDEG研究论丛
CIDEG文库
服务经济译丛
服务外包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丛书
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