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唐啸:锦标赛还是排名赛?中国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再探讨发布时间: 2017-01-10

2016年12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CIDEG第139期青年学者沙龙暨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学者沙龙在公共管理学院423教室举行。此次沙龙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后唐啸以“锦标赛还是排名赛?中国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再探讨”为题主讲,清华大学CIDEG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玲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朱俊明担任本次学术沙龙的点评专家,来自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师生和2016年SICGI项目学员共40多名听众参加了本次沙龙。

唐啸首先介绍了过去十五年来中国节能减排的总体进展,指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总量排放都在2006年达到峰值,其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进一步,唐啸老师提出一个核心问题,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越过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拐点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为此,唐啸从环境治理的动机、结构和政策三个层面回顾了目前学界有关中国环境治理问题的相关文献,并指出从目前学界的关注点来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聚焦于2006年的约束性指标制度。但是,学界对约束性指标制度是否存在效果存在重大争论。唐啸认为,学界之所以会对此问题存在持续争论,核心原因是目前学界普遍将“约束性指标是否有效”等同于“约束性指标奖惩措施是否有效”,而这一逻辑有值得商榷之处。

唐啸针对目前学界的争论,介绍他目前的已有研究。他将这一问题分解成为三个子问题,即“约束性指标是否有效”,“约束性指标奖惩措施是否有效”,“约束性指标所引发的排名赛是否有效”,并通过中国各省级行政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终他提出,中国的约束性指标制度是有效果的,但是其奖惩措施并没有直接效果,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主要依靠引发的排名赛实现。

在结论的讨论环节,唐啸提出造成奖惩机制未能发挥效用的原因包括:威慑力不足,形式内容异化,央地官员对奖惩认识偏差,以及奖惩的正当性存疑等四个方面。而“排名赛”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排名信息相对准确,并有效影响官员晋升等因素。


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后唐啸


随后,陈玲、朱俊明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陈玲老师认为这一研究具有很好的学术规范性和一定的政策意义,并指出排名赛背后反映的是信号机制还是声誉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朱俊明老师认为“好的研究在于讲好一个故事”,而唐啸的研究展现了对政策的全面、细致的理解等等。之后,唐啸又对两位评论嘉宾和现场同学的提问一一作出回应。


webwxgetmsgimg (3)_副本.jpg

清华大学CIDEG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陈玲副教授


webwxgetmsgimg (1)_副本.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朱俊明


webwxgetmsgimg (2)_副本.jpg

现场提问环节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