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CIDEG > CIDEG 新闻

CEMF | 两项重磅研究共探中国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行路径及技术发布时间: 2021-04-26

4月26日,继中美联合声明和4月22日气候峰会之后,CEMF组织了“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路径”研讨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段宏波和美国环保协会高级经济学家Oleg Lugovoy,对发表在Science和Energy Economy的两篇重磅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进行解读,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研究支撑。研讨会由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张建宇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斌、清华大学周胜和陈玲等四位专家参与了点评讨论。


640.jpg

“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路径”研讨会



活动背景

在4月22日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此前数日发表的《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指出,中美双方回顾巴黎协定第二条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两国都计划在COP26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

5年前,《巴黎协定》签署。该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如何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实现长期低碳转型,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近来成为热门话题。此前,CEMF的主办方之一美国环保协会建议,以“十四五”为契机,抓住2035美丽中国的关键时间节点,着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推动高速度、高强度、高质量碳排放达峰的实现。

早在2015年,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便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了2030年碳达峰和2050年低排放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从不同维度探索了中国实现1.5度目标的可行路径及其技术。专著《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模型方法及应用》及在Energy Economics上针对中国长期低碳转型的20多篇论文也陆续发表,其中两项重磅研究也于近期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和《Energy Economics》上。下一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将以2035年作为衔接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关键节点,制定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战略目标,力争助力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持续加强减排力度。



重磅研究

1.5度目标的可行性路径


1.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段宏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寿阳、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周胜副研究员等专家组成的团队建立了多模型比较框架,分析了《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中国的长期低碳转型路径问题。该成果于4月22日正式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上发表,题为《评估1.5摄氏度温控目标给中国带来的挑战》(Assessing China’s efforts to pursue the 1.5°C warming limit)。

这是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团队主导、联合国内外知名模型团队开展的气候目标综合评估跨模型研究,对提高中国减排战略及政策制定的可靠性、推动综合评估建模理论的发展有显著意义 ,也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时增加底气和话语权。

研究显示: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与全球1.5 ℃温控目标一致,但后者更为严格。

•各行业部门在必要减排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电力部门须在2050年前实现全面脱煤。

•中国的气候政策成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到2050年,政策成本最大占到GDP的10.89%,而最小占比为2.34%(累计5.73%和2.75%)。最优碳价路径的跨模型一致性较低,以2050年为例,最高水平达到2240 $/tCO2(POLES),与最低碳价存在10倍之差。

论文的作者也指出:在严格的政策目标下,中国未来能源结构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但我们依然可以得到跨模型一致的发现,即大规模减碳要求经济快速脱煤以及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要实现与1.5℃温控目标一致或碳中和的目标,就需要在未来的“十四五”规划和中期战略中明确工业层面的碳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同时,政策成本也应受到关注,建立充分考虑最新能源和气候政策的机制。


2050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


2.jpg


可行的技术是中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实现长期低碳转型的关键。

美国环保协会高级经济学家Oleg Lugovoy与合作伙伴共同撰写的《到2050年中国电力行业向零排放过渡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ector transition to zero emissions by 2050)对此进行了探讨。

论文针对中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开展了情景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100%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的可行性,并发现,在相对乐观的情景假设下,2050年100%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转化可以实现。论文指出:

•建设零排放电力系统的成本并不会比传统电力发展模式显著提高。

•100%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大约为0.3元。

•在本研究的分析精度下,以风、光发电技术为主导的电力供给系统具有高水平的系统可靠性。

•在一个高比例可再生的电力系统中,需求的灵活性变得愈加重要。


学术活动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学术沙龙
研究活动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
成果出版
CIDEG文库
CIDEG研究论丛
CIDEG决策参考
CIDEG研究通讯
其他出版物
媒体报道
关于CIDEG
CIDEG 新闻
CIDEG 观点
CIDEG简介
CIDEG年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