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
中国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研究:以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为例徐建华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项目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对中国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进行了研究。随着大范围雾霾天的频发,大气污染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进入公众的视野,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随着人口的膨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凸显出来,也进入高层决策者的注意力范围。应对大气污染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社区环境治理的教训与经验研究报告——以日本水俣市的工业污染及其社区再生为例王名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水俣公害带给中国的启示主要有六点:第一,汲取水俣公害及其治理的教训;第二,权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协调公民社会发展与社区文化、本国文化冲突之间的矛盾;第四,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与合作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第五,发挥媒体作用,促进社会公平;第六,利用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分享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例王海芹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重点研究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关键减排机制设计以及政策预期效果评价,包括:研究采用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进行污染联合减排的可行性与实施条件;研究采用基于行政命令手段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制进行联合减排的可行性与实施条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上述减排机制的预期效果及实施成本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为当前选择合理的联防联控减排政策手段提供支撑。
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政策实践——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孟健军本项目为CIDEG重大项目,本报告书以《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实践——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题,自2010年12月开题着手研究以来,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前后的约一年半时间里,通过大量现地调研资料,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考察日本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政策实践过程。
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减排目标和行动方案研究胡鞍钢本项目为CIDEG重大项目,研究内容为中国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与行动方案,并针对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提出建议方案。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两部分: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和可行性研究、中国承诺减排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体制研究。
居民生活碳排放与城市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郑思齐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1)收集、整理和估算中国各城市的若干环境和能源使用指标。(2)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能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与城市增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回答下面的问题: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在哪些方面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影响程度怎样?哪种城市增长模式更为“绿色”?上述分析会结合国际比较进行。(3)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提出若干公共政策建议,旨在减少城市增长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胡鞍钢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如何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国际压力。其中包括:(1)研究全球期货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2)研究如何参加国际气候谈判,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问题。并对中国做出明确的减排承诺,承担国际责任的可行性问题作出评估。
环境因素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郑京海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研究内容为应用目前中国国内所有的数据,特别是省际数据,在考虑了环境污染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以及其他生产函数模型,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进行重新估算。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社会因素评价李强本项目为CIDEG应急项目,主要研究建设项目对社会产生影响,通过调查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分析产生各种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设项目不同方面的社会影响评价体系,并通过对现有项目的实证研究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社会因素评价体系,并提供科学的、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中国环境监管体制及其效能研究齐晔本项目为CIDEG重大报告,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我国的环境保护体制,详细、清晰地描述中央和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各自职能和相互关系,分析环保体制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政府政策法规、措施和工具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机制;(3)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环境监管对象的环境表现、环境破坏行为的性质、类别和对环境监管机制的行为响应进行系统分析;(4)定性定量评估环境体制和政府环境监管的有效性;(5)针对环境保护体制和监管机制中的问题提出具体政策建议。